曹文詔這個兇殘的劊子手又展現了他陰險狡猾的一面,他使用反間計,使其他首領上當,讓他們殺死了紅軍友,趁著農民軍內亂的時候,他伙同自己的侄子曹變蛟連續對義軍發動進攻,最終全殲了這支農民軍。
不可否認,曹文詔的確兇悍異常、能征慣戰,不愧為農民軍的死敵。
滿天飛、郝臨庵、劉道江、獨行狼、李都司這幾位義軍首領之后聯合設下埋伏,隱藏了自己的精銳部隊,只讓一千多騎兵出來迎戰,引誘明軍抵達南原時,伏兵大起,同時大呼“曹將軍已經死了”企圖擾亂明軍軍心。
沒想到曹文詔居然拿著長矛來回沖擊,單槍匹馬在萬余名農民軍中間耀武揚威,真是十足的亡命徒作風。
明軍見狀士氣復振,使得農民軍的計謀沒能實現,此戰農民軍伏尸遍野,元氣大傷。
殘余的農民軍之后再沒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被諸多如狼似虎的官軍連續擊敗。
之后著名反革命頭子洪承疇在平涼殺害了滿天飛,誘降其將領白廣恩,其余的農民軍分路撤退。
曹文詔趕到隴州、平涼、鳳翔之間追殺他們,1632年十月,三次戰斗三敗農民軍。
接著就逼向耀州錐子山的農民軍,此部農民軍此時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殺死獨行狼、郝臨庵后投降了。
但洪承疇這個心狠手辣的劊子手并沒有放過他們,在接受投降后又卑鄙地屠殺了其中四百多人。
關中的農民起義就這樣被淹沒在血泊之中。
巡撫御史范復粹在遞給朝廷的奏章中聲稱歷次戰斗**獲首級三萬六千六百多,曹文詔的功勞第一,張嘉謨第二,王承恩、楊麒又在其次。
曹文詔在陜西時,甘為朝廷鷹犬,奮力鎮壓農民起義,大小幾十次戰斗,立功最多,洪承疇卻沒有給他記功。
可笑這個劊子手如此賣力,卻得不到明廷的論功行賞。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軍看到陜西的朝廷軍隊力量強大,為了避敵鋒芒就大都流入山西。
據說由紫金梁、混世王、姬關鎖、八大王、曹操、闖塌天、興加哈利分別統帥七大營部,每部人數多的有一萬人,少的也有五千人。
這時候,明廷又想起他們忠實的獵犬曹文詔來了,御史張宸極上書明廷大肆贊揚曹文詔鎮壓義軍的武功,還肉麻地吹捧說士紳百姓都編歌謠稱贊他,也就是所謂的“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
但事實上,百姓們又怎么會給這個好勇斗狠、嗜殺成性的豺狼唱什么贊歌。
崇禎七年正月兵部題本中說:“曹變蛟一旅大為民害。數日前臣部差官收得沿途謠帖數紙云:‘寧被流賊搶,不教曹兵擋。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流賊搶民財,曹兵殺民命’等語。”
可見這才是老百姓對于曹文詔的真實評價,曹文詔及其所部軍隊軍紀極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引起了廣大人民的仇恨。
這樣一支軍隊,不過是以滿足士兵獸欲為誘餌,好驅使他們鎮壓起義的豺狼部隊罷了。
而他們的頭領曹文詔,這個兇惡的反革命劊子手自然也不會是什么護佑一方平安的保護神,而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瘟神,他來到哪里,災難就來到哪里,所謂“愛民如子”的明王朝,就是靠著這種軍隊來保護自己治下的人民“免受流賊的侵害”,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即使是統治階級中的一些人,對于曹文詔的兇殘行徑也不得不俯首認罪,并認為他誅戮過甚、害民有術,從長遠上看,不利于明廷的統治。
但以崇禎、洪承疇等為首的一干暴君酷吏卻偏偏欣賞他的狠戾無情,把他當成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