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吳三桂這幅模樣,韋寶覺得好玩,認為讓吳三桂這樣性格的人來讀書,真的太難為他。
“公子,你看啊。”王秋雅的注意力卻不在吳家姐弟的身上,提醒韋寶看前面。
韋寶看自己前方一個公子,正在摸身邊書童的屁股,簡直辣眼睛。
那書童一看便知道是個男的,而且并不是脂粉氣很重的那種男孩,倒是有點摳腳大漢的味道,真搞不懂這個公子和這個書童,到底誰是‘攻’,誰是‘受’?
難道大明的學堂,是龍陽君們的天堂么?
這學堂也太隨意了些吧?
韋寶暗暗納罕。
“別管人家了。”韋寶輕聲道。
“我沒有管,只是兩個大男人這樣,有點倒胃口。”王秋雅捂著嘴輕聲笑道。她是生怕韋寶在這樣的環境待的時間長了,也會染上喜歡男人的臭毛病。
韋寶呵呵一笑,示意王秋雅看書,別四處亂看。
韋寶本人則一邊看書,一邊偷聽學子們討論課程,或者說些生活上的閑話。
大家談論的多為時政,能根據時政引經據典,說一說個人的看法。
韋寶感覺這里的每個人都挺有學問的,并沒有一個人有‘草包紈绔子弟’的跡象,他覺得每個人似乎都比他有學問。
一上午的課程學下來,讓韋寶充分體會到了明朝時期寬松的學習環境。
至少在廖夫子的這間書院,環境還是很寬松的,很人文。
人文主義幾乎給了所有人說話的機會,陰暗的高尚的,成功的失敗的,貴族和莽夫,冠冕堂皇的,和痛苦復仇的。
韋寶真的在這間課堂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風度,從帝國到它的子民,都具有極度的風流屬性。
愛,寬容,人文主義,對美的極度向往和追求,對文明和風骨的推崇,這是韋寶對大明學子的第一印象,總得來說,挺好的,并沒有一般的影視劇和作品中碰到的,文人相輕,同窗之間欺負新來的,欺負寒門子弟的情況。
這里地處遼西,又在山海關這天下第一雄關,與建奴和蒙古人離得最近。
所以談論的最為火熱的話題也為如何防范邊疆,如何治理邊疆,如何使得大明邊陲穩定,國富民強云云。
光是聽學子們討論,韋寶覺得很像是在現代看論壇打嘴炮,這就是一幫古代鍵盤俠呀。
似乎每個學子都有一套成竹在胸的韜略,人人都是戰略大師和戰術大師的結合體,人人都是薊遼督師的最適當人選。
“公子,他們說的什么主戰主和?”王秋雅輕聲問道。
韋寶嗯了一聲,輕聲回答道:“說的是對建奴的政策,咱們不談國事。”
韋寶沒有想到,后世熱衷的話題,在這個時代也是熱門話題,書生們很愛討論對建奴的方略。
韋寶大概總結了一下眾多書生的觀點,大部分人表面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只是說出來的論調,都很統一,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著怎么弄死建奴,恢復邊疆秩序,收復遼東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