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在這里吵什么?”提學官清了清嗓子,擺出了官威。
四個落榜學子,以及吳三桂、吳雪霞、幾名貴公子,一幫‘打抱不平’的人,正等著官面上的人物出來說明呢。
提學官是科考中最有影響力的官面人物了,他一出來,眾人立時改變了矛頭,從對著韋寶,改變為針對提學官!
“大人,韋寶他第一道論判是很差,這樣也能通過童子試?試問一個人若是連斷案都不會,將來如何當官?”一名落榜考生問道。
其他的三名落榜考生也一起附和,剛才那個扶著墻,痛哭到了無法呼吸地步的考生,此時已經稍微緩過一點勁。
“他后面的誥寫的,總體評分高出另外四名考生,合乎本次府試通過標準,有什么問題?”提學官冷淡回答道。
提學官的回答,再次讓現場的落榜考生,和他們的親朋好友一起炸了鍋,眾人嘈雜的說著各種理由。
“大人,通常府試看的都是第一道論判題的回答高低!通常后面的一道題,大家都選擇寫表,而且正常人都能拿到合乎標準的評判,寫的好,也頂多拿到良,這道題一般無關痛癢,不會影響最終成績。為什么這次唯獨只有韋寶寫的是誥?而且還能拿到優?而其他人的表,要么是很差,要么是極差?”那個年紀最大,快五十歲的考生大聲質問道。他已經參加過二十多次快三十次的縣試和府試了,閉著眼睛都能記清楚往次科考的情況,今天的事情,實在是他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所以決定愈發詭異,認定其中有貓膩。
“你這話說的奇怪,最后一道考題,可以自行從詔、誥、表當中自選一類作答,至于韋寶為什么會選誥,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們要去也是去問他,問我做什么?至于韋寶為什么得到的是優,那是改卷的大人覺得人家寫的文章好唄,至于其他人的表,得的要么是很差,要么是極差,說明寫的差唄。知府大人為官多年,對于表的書寫,自然有自己的見識!他覺得寫的差,也自然有他的道理,你們若有疑問,要么去問知府,要么,也可以到京師禮部去告狀,反正我們今科的府試,每一個環節都是嚴格按照禮部制定的科考章程來辦事,絕無半點違規之舉。”提學官慢悠悠,沉聲說完,語氣中官威十足。
眾人面面相覷,最后一道題,那是知府大人親自批改,難道真的去頂撞指責知府?那以后還要不要在這永平府混了啊?去京師禮部告狀?為了一個小小的府試去禮部告狀,倒也不至于。況且,就算是真的去了,就剛才這位提學官大人說的話,無懈可擊,的確并沒有違規之舉,告的贏嗎?
“提學大人,不是這么說的吧?就算你們沒有違規,但大家的表,不是很差,就是極差,唯獨韋寶的誥,是優?這怕是有故意想讓韋寶通過的嫌疑吧?”吳三桂搶著道。
“吳小公子,你若有疑問,可以找你父親來親自問知府大人,知府大人評判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我就不知道了。再有,我要糾正一下吳三公子,考卷都是有專人謄抄的,而且交卷的時候,都是用封紙封住了考生的名諱的,知府大人閱卷之時,也弄不清楚哪一份是韋公子的考卷!吳三公子,你這是在質疑朝廷的科考嗎?最后,我勸三公子一句,今次科考,三公子并沒有參加,何來委屈?”提學官微笑作答。
吳三桂被提學官說的一愣一愣的,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祖光耀比自己父親的年紀都大,資格都老,雖然地位和實力不如吳家,卻也輪不到自己一個小輩去質問知府大人啊?他雖然性子莽撞,腦子簡單,這點常識還是有的。
其他四名落榜學子見為他們‘出頭’的吳三公子都被弄得說不出話來了,這幾個人都是寒門子弟,沒有吳三公子這等身份的公子哥幫他們撐腰,也只能抱怨幾句,不敢再說什么,卻仍然守在韋寶的考卷旁邊仔細的看,想要找出更大的破綻。
吳三輔、吳雪霞,還有韋寶書院的其他幾名貴公子,也在盯著韋寶的試卷看。
廖夫子見這么多人看韋寶的卷子,也擔心韋寶再被找出什么大毛病出來,也在人群中細細看韋寶的試卷。
眾人主要是想從韋寶寫的誥中挑出毛病,因為韋寶第一道試題,已經是很差了,這種墊底的評語,再挑毛病也還是很差唄,再挑刺,意義不大。
“韋寶的記性是真好,這篇誥,完全是廖夫子給的范文嘛,他這是通篇背下來了?”汪燦華看過韋寶寫的誥之后,下結論道。
其他人聽汪燦華這么說,又對照了廖夫子編訂的考霸,發現果然是一模一樣的,唯獨韋寶在后面加了兩句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