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韋寶看來,科考到了秀才這一步,完全可以停下來,等于學語文學到頭了,再往上學,毫無意義,反而將很多人推入牛角尖,推入死胡同,徹底變化為讀書鬼,迂腐的書呆子。
有僥幸殺出重圍,中了進士做官的人,也多半性格不正常了。
長期在這種無意義的,且命中率全靠信仰的狀態中生存,人的性格不怪異才怪了。
院試更加嚴格,從各地請來的夫子們當場出各種類型的考題。
總共是四書五經,九大分類!
每個分類若干考題。
然后通過現場遴選的方式,抽出每個類型的考題,再通過遴選的方式,選出四道題。
這基本上杜絕了泄露考題的可能性!
影視劇和小說中經常愛弄提前泄露考題的橋段,而事實上,在明代你事先知道考題的意義不大,要買通十幾個各地的夫子,這得多大的難度啊?而且每個夫子好幾道題,你得全部背下來才有意義,這得四五十道題呢。
因為是從這四五十道題當中抽出四道題,這前期的作弊工作,幾乎不可能完成。
所以韋寶從來沒有將心思花在提前弄到考題上面,他做的每一步,都以保密為第一準則!
找王體乾幫忙的事情,也只有他自己,王秋雅,送信的人,李成楝,和王體乾的親信親戚,王體乾,等少數幾個人知道,泄露的可能性很低,所以韋寶才敢這么大張旗鼓的造勢,敢坐莊,不怕事情敗露。
不一會兒,遴選考題工作完成,衙役舉著牌子,繞場給學子們看。
韋寶先用草稿紙,將四道題的題目都記下來,然后開始答題。
在韋寶看來,他事先背的幾篇例文,和這次的考題稍微有點出入,但是出入不大,學了一個多月,他已經不是當初毫無動筆能力的小白了,自己也能添加個一兩句話上去。
韋寶先根據題目的意思,自己寫上幾句話,用來點題。
然后根據記憶,將自己背誦的例文謄寫出來,在草稿紙上聚精會神的開始答題。
四五十監考官員的注意力,基本都在韋寶身上。
“我看那韋寶答題答的飛快,不像三輔說的學識淺薄啊?”吳襄悄聲問吳雪霞。吳襄看見坐在后排答題的吳三輔,一直是寫寫停停,似乎極力思考的樣子,而韋寶下筆如有神,下筆如飛,倒仿佛更加胸有成竹的模樣。
“韋寶此人記性極好,可能是在背誦范文!”吳雪霞答道:“二哥說韋寶的才學不足,可能是因為韋寶在府試的論判題中,只得道很差的緣故。”
吳襄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去問這一次院試總主持的禮部主事:“熊大人,你看這一次院試,能有人考中秀才嗎?”
雖然禮部主事只不過是正六品官員,比吳襄低了很多等級,但人家在這個事情上最大,所以吳襄很客氣。
熊大人看了看吳襄,“吳大人,這得看具體考出來的卷子了,考生們若是學問可以,全部通過也屬正常,若是不可以,全數不通過,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麻痹,跟了老子面前也打官腔?
吳襄聽了熊大人的解答,暗暗有氣,不過,也放心了不少,看樣子,這回科考肯定跟往年一樣,遼西遼東這一片的考區,看樣子,一個秀才也不會有了。
這讓吳襄心里舒坦了不少,仿佛下注的50000兩紋銀,已經變成了55000兩紋銀回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