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之所以敢寫的這么詳細,本身就不想隱瞞什么,因為韋寶知道,有了詳細的配方,吳家興許能弄出黃火葯,但火葯的成色能趕得上他今天拿來的殘渣的三成都不錯!
至于制作效率,沒有溫度配合,沒有蒸汽機和反應釜的配合,光是靠人工操作,更是毫無意義,完全無法適應作戰所需的大規模生產要求。
苦味酸在1771年由英國的P·沃爾夫首先合成。是一種黃色結晶體,最初是作為黃色染料使用,1885年法國用它填炮彈之后,才在軍事上得到應用。黃色炸藥的名稱便由此而來。
苦味酸作為一種猛炸藥,在19世紀末使用非常廣泛。
韋寶相信,即便自己拿出來的配方無法讓遼西遼東邊軍的火器得到大規模提升,但總歸給他們科普了一點知識,讓他們見識到了黑火葯和黃火葯的分別,總歸是有好處的。
貨比貨,這樣才能為自己步入軍火商的道路提供機會。
而且光是有黃火葯,沒有其他技術,毫無用處。
就比如大明現在用的火炮,都是放實心彈的,不管打出的實心彈能分成多少彈道,砸出去的都是物理攻擊,提升了火葯,只能說打的遠,打的重,提升威力有限。
當然,能提高射擊距離,這本身在軍事上就有重要意義,軍事武器追求的目標無疑是遠,威力大,精準度高這三項,三項合一,才能在別人打不到自己的情況下有效殺傷。
法國拿破侖為什么靠的是炮兵橫掃歐洲?而不是其他兵種?軍事武器的未來全在大炮,各種變革都是圍繞炮兵在發展的。
要想在有了黃火葯之后,將這個時候的大炮升級成后膛炮,甚至使用開花彈的大炮。
還得有雷汞技術,雷汞是一種起爆藥,它用于配制火帽擊發藥和針刺藥,也可用于裝填爆破用的雷管。
還得有硝化纖維技術,硝化甘油技術。
硝化甘油是一種烈性液體炸藥,輕微震動即會稱列爆炸,危險性大,不宜生產。
1859年之后,諾貝爾和他的父親及弟弟共同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生產方法,終于在1862年用“溫熱法”降服了硝化甘油,使之能夠比較安全地成批生產。
韋寶不知道鄧二鮮弄出來的是不是硝化甘油的安全生產方法,但是韋家莊的無煙火葯已經達到了熱武器標準,是可以大規模量產,用于熱武器制造的。
而且在有了無煙火葯技術之后,韋家莊已經具備了梯恩梯(TNT)技術。
梯恩梯是一種威力很強而又相當安全的炸藥,即使被子彈擊穿一般也不會燃燒和起爆。在20世紀初開始廣泛用于裝填各種彈藥和進行爆炸,逐漸取代了苦味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梯恩梯一直是綜合性能最好的炸藥,被稱為“炸藥之王”。
韋寶甚至覺得鄧二鮮弄出來的這種火葯,具備了達納炸藥的所有技術特點。
達納炸藥在歷史上也是諾貝爾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