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倧本人年輕有為,也是定遠君的長子,很快就被西人黨選為可以與光海君爭奪天下的人物。
西人黨通過擁立仁嬪金氏的孫子李倧,很快在朝廷里制造了相當大的勢力。
除了之前的申欽之外,還有金鎏、李貴、李適、金自點、金尚憲、洪瑞鳳、崔鳴吉等大小官員集中到西人黨這邊,相繼成為了西人黨的領導級人物。
光海君成為朝鮮國王后,擁護他的大北派占據了政權中心,一時出現了大北人的全盛期。
可是聚集在光海君周圍的大北派的地位并不牢固。僧侶、巫女、術士等三教九流經常出入宮廷,導致了政治混亂和風氣**,也帶來了財政上的莫大浪費。
掌握政權的大北派和宮廷的寵臣們賣官買官、中飽私囊,并且還占領大片土地,將很多良人變成自己的私民,用剝削勞動力的方法來享福。
更甚者將因在衛國戰爭中有功而轉為良民的奴隸又驅回田間為自己的農莊工作。
宮廷的**和大北派的橫暴已經達到如此地步,人民對他們的憎惡當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同時西人黨、南人黨、小北派也乘此時機陰謀策動。
另外光海君對后金的妥協政策,令宗主國明朝政府非常不滿,這非但在對外關系上,而且在國內政治形勢上都引起了巨大的波瀾。
人民對于光海君以及其周圍的大北派的不信任和不滿意達到了極點。
金鎏、李貴等西人黨便利用這個機會,于1623年3月以武力驅逐光海君和大北派,迎立李倧為仁祖國王,掌握了政權。
綾陽君的親戚兼親信申景禛,負責為綾陽君聯系到了李貴和金鎏。
申景禛是壬辰倭亂時在南原之戰中殉國的都巡邊使申砬的兒子,沙溪金長生的門下。在1596年考中科舉武科,歷任泰安郡守、潭陽府使經、釜山僉使等官職。光海君即位后遭大北派排擠而隱退。他從1620年起就秘密與李貴、金鎏、崔鳴吉等西人黨官員謀議推戴綾陽君。到了1622年李貴出任平山府使后,申景禛便發現了政變機會的到來。
在這場政變圖謀中,李貴、金鎏、申景禛、李曙、具宏、具仁垕、李時白、李時昉、崔鳴吉、張維、沈器遠、金自點等人參加。
后來這些人都相繼成為西人黨的核心成員,左右朝廷政事,并形成了新的黨派斗爭。
各地反正軍隊匯集于京城,公推在軍中有極高聲望的兵使李適為大將軍,準備進攻王宮。
與此同時,金自點也護送綾陽君到了軍中。
在西人黨軍隊的直逼之下,光海君被迫逃出王宮。
綾陽君派了金自點和李時昉營救了仁穆大妃。
在得到仁穆大妃的認可之下,李貴等人率領軍隊追擊光海君。
光海君以及大北派的軍隊抵擋不住,全部被俘虜。
光海君在被毒瞎雙眼之后,流放到了江華島。
李爾瞻、鄭仁弘、韓纉男、白大珩、金藎國等大北派大臣相繼被賜死。
至此,大北派的勢力被徹底消滅了。
大北派的迅速失勢,與他們的暴政以及樹敵過多有關系。
1623年,綾陽君登位,成為朝鮮第十六代國王仁祖。“仁祖反正”的最終勝利者,是屬于西人黨的。
平心而論,西人黨的政變有極大的冒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