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面對大北派的獨裁暴政,即便沒有西人黨也會有其他黨派挑這個頭的。
這樣看來,西人黨還是具備相當實力的。
政變結束后,在仁穆大妃,也就是大王大妃和仁祖的支持下,西人黨重新組織了政府。
在政變中給予西人黨強力支持的南人黨李元翼成為了新的領議政。
西人黨的李貴、金鎏、申景禛等人也獲得了許多具有實權的官職。一個由西人黨為主、南人黨為輔的朝鮮新政府就這樣誕生了。
西人黨依靠著強大的反正力量,推翻了光海君的政府,消滅了政治集團大北派,扶植了仁祖新君上臺。
接下來,擺在西人黨面前的,就是重組政府這件大事了。
就與一百多年前的“中宗反正”一樣,作為主要功臣的西人黨,也在朝廷人員安置的問題上產生了困難。
西人黨的主要成員李貴、金鎏、申景禛等人,都是下層的文武官員,他們是不可能也沒有能力立時之間就坐上一品大員的位置。
比如西人黨的核心人物李貴只出任了吏曹參判,另一個核心人物金鎏也僅僅是兵曹參判而已。
他們甚至連六曹第一位的官職“判書”都做不到,只能屈居第二位的官職“參判”。
洪瑞鳳、崔鳴吉等則是出任佐郎、參議等更小的官職。
讓具有聲望和經驗的老官員們暫時出任朝廷要職,是西人黨為了防止政權波動造成的權力反彈。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顯然表明了西人黨在對待人事問題上,仍然不夠成熟。
最突出的一個矛盾,就是西人黨內部成員,在分配勝利果實的層面上發生了沖突。
就在數月前還能團結一致打擊政敵的西人黨,竟然轉瞬之間演變到了分化的地步。
可想而知對政治利益爭斗的殘酷性。
在反正過程中被公推為大將軍的李適,就是利益分配的最主要受害者。
大家都以為李適當時就會鬧著追加官職。
但是李適當時并沒有鬧事。
不過,李適在平安道的表現倒是頗令人意外。
李適到任后就開始訓練士兵,加固城池,設置城柵,配備火器,擺出了一幅專心于防務的樣子。
對于金鎏和李貴等人來說,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事是,李適一心一意操持防務,將無力影響朝廷政治勢力;壞事是,李適注重軍事的做法,頗有擁兵自重之嫌。
就在這個時候,朝廷也做了個奇怪的舉動。
1623年10月,仁祖正式冊封在反正過程中立功的官員。
這一次的功臣叫做“靖社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