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手里有錢,心中不慌”,作為大明王朝首輔的張居正也是這樣。
在國庫充盈之后,他就可以放心地著手維修長城、防止邊患,治理河道、杜絕水患等重大國事了。
此外,張居正重用生性貪鄙但具有軍事才能的殷正茂,徹底剿滅了廣西韋銀豹叛亂,維護了國家的安定。
張居正固然是“治世之能臣”,但卻因“奪情事件”,而被天下讀書人所不恥。
明太祖朱元璋定下規矩,即凡是在職官員,遇到父母去世的情況,必須要除去官職,回家守孝三年,稱之“守制”。朝廷下令不批準辭官守制,或者在守制期內征召出來做官,稱之“奪情”。
張居正在擔任首輔期間,遭遇父喪,他考慮到一旦去職守制,“萬歷新政”可能會改弦更張。
因此,在皇帝的征召下,他同意“奪情”。
而按照儒家正統觀點,“奪情”就是不孝,不孝之人是沒有資格治理國家的。
再說海瑞,海瑞曾出任應天巡撫,治理應天,大明朝留都、蘇州、常州、松江、鎮江等江南富庶之地。
凡是窮人與富人打官司,海瑞不問是非曲直,一律判處窮人勝訴、富人敗訴;當窮人交不起賦稅的時候,海瑞會免除他們的賦稅,并將其轉嫁到富人身上。
海瑞上任兩年,地方鄉紳怨氣沸騰,富戶巨室紛紛遷徙他鄉以避禍,繁榮的經濟變得蕭條,優厚的賦稅變得稀少。
海瑞出門時總是騎一頭驢子,帶一個差人,這不符合朝廷的規矩。
海瑞如此簡樸的工作作風,跟同僚合乎朝廷禮儀規矩的作風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并使得海瑞幾乎得罪了所有同僚。
海瑞應天巡撫的任期未滿,彈劾他的奏疏卻像雪片一樣飛進來北京城。
結果,海瑞大人負氣之下,掛印而去,辭官回鄉。
論人品,海瑞既廉潔且耿直,無可挑剔;論做官,就不好說了。
韋寶與李利民又聊了一會兒之后,準備離開都察院大院,回他的都察院司獄去躲清閑。
這個時候,被堵在屋子里罵了許久的幾名鐵桿東林黨官員們實在是忍不了了,他們跑出來了。
“你們罵夠了嗎?”當先說話的是楊漣,左副都御史,正三品大員!也是都察院和科道言官,大理寺一幫清流東林黨人的帶頭大佬。
“沒罵夠,怎么的?你女兒把我們所有人都誣告了,我們還不能罵了?若不是怕我們人多,真的動起手來,肯定把你們幾個狗東西給打死了,我們早就動手了,呵呵。”左僉都御史王德完率先發聲頂楊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