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可沒有這么傻。
韋寶有時候想想崇禎都覺著好玩,一通操作猛如虎,事后一看是青銅,不不不,青銅都高抬他了,就是一個破老鐵,還是銹跡斑斑那種。
有時候偏激一點,韋寶覺得崇禎連慈禧都不如。
要把崇禎換成慈禧,大明延長個五十年是有機會的。
對比清末的太平天國,捻軍等等,清末局勢不知比明末壞多少,但是慈禧權利該放下去的,就放下去,該緊緊攥著的就緊緊攥著。
后面都有人舉報曾國藩造反,一幫湘軍大將也確實有那方面的心思,但慈禧也只是暗地防備,明面上依然嘉獎信任曾國藩。
要是崇禎,估計會把曾國藩手下一大幫人都逼反或者逼死。
所以崇禎這人,屬于是主帥無能,累死千軍的典型。無論在遼東對抗后金,還是西北對抗農民軍,還是內政,都是操作不斷。
正面一線戰場的主帥,他常常因為幾個齷齪的官員編造的言論,然后臆想一堆理由,把他們換掉,拘捕入獄,或者殺掉。
想想他當皇帝的十幾年間,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14個兵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甚至7個兵部尚書被他殺掉,治國對他來說,就是過家家。
人家正面戰場一線的人,不比你崇禎在皇宮里了解的多?不比那些呆在家里酸的官員懂得多?
可惜了明末那么多牛人,要是這些人給慈禧,都能創造好幾個中興!
什么明亡于萬歷,亡于天啟等等,都是連帶責任,要說直接責任,韋寶還是覺得大明實實在在的亡在崇禎手里。
韋寶現在就是要趕在崇禎上臺之前,積蓄起足夠自保的力量,積蓄起等東林黨分成了一堆散沙,自己跟自己內斗的時候,他韋系能一家獨大的力量,不讓崇禎太過禍害窮苦老百姓。
要是大明還有更加合適的繼承人,韋寶都有點想殺了朱由檢,可惜他實在是想不出來,倘若殺了朱由檢,就是強行改變歷史,后果不堪設想。
以韋寶現在的經驗,他只要是強行改變歷史,阻難都會翻倍增加。
而且大明本來就已經衰落成這樣了,再弄個帝位之爭,哪里還可能熬得到崇禎十七年。
明朝歷代皇帝,崇禎排倒數第二沒問題,倒數第一是英宗。
崇禎繼位后在薊州人事上的一通神操作,崇禎元年薊遼總督為閻鳴泰,六月因閻為閹黨,被拿下,接替者為張鳳翼。但是老張是否到任都不清楚,八月又換成喻安性。
崇禎二年薊門發生兵變,明史說劉策夏季接任總督。同期還有個總督王象乾專撫夷不負責防務。
但是在喻安性之后,劉策似乎并未直接負責薊鎮防務,這里面夾了一個順天巡撫王元雅,在崇禎二年后實際主持薊州防務的是這個巡撫,崇禎授予他負責薊鎮防務之責。
一直到下半年,袁崇煥提醒薊州防務都是對這個王元雅說的,而這個王元雅偏偏還只負責薊,不具備溝通協調薊遼的職權。
所以,這里劉策到底是干什么的?劉策分明就一倒霉鬼剛上任啥都沒負責呢就因己巳之變被砍了。
薊鎮這一防務重地在至關重要的總督人選上頻繁換人,權責不明。最終導致己巳之變趙率教被三屯營總兵拒絕入城而全軍覆沒,這中間就是因為缺少薊遼總督這個職權的人居中協調,關寧與薊鎮各鎮總兵各自為政的原因。
更不要說薊遼總督之上還有個薊遼督師,說他不管薊,分明屢次對薊鎮插手,說他管,又沒明確管。
這就是己巳之變前夕薊鎮這地方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的亂像。
崇禎這種猛如虎的操作,已故戚繼光復活也無能為力。
回到府邸,韋寶將情況大概說了,并沒有說自己是找的魏忠賢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