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薊遼督師府與遼西遼東本地將門并不和睦,有韋寶這個本地人加入進去,韋寶又是孫承宗的學生,更能激化這一層矛盾!再者,現在奴酋努爾哈赤厲兵秣馬,要蕩平關外,孫承宗缺兵少糧,根本抵擋不住,這個時候把韋寶扔過去,正是時候。韋寶年紀輕輕,升了官,自然想衣錦還鄉炫耀一番,不是投其所好嗎?”徐大化自信道。
“那韋寶萬一不肯呢?”魏忠賢問道:“韋寶現在在京城混的風生水起,咱家想要硬著將他除去,也難以做到,他哪里會那么傻,自己往火坑里跳?”
“直接下圣旨,先說動陛下,陛下最為關心關外戰局,九千歲打著為韋寶討官,說韋寶年輕有為,人才難得,應當破格提拔重用的旗號,韋寶如何推諉的過去?”徐大化道。
“不錯,到底是姜是老的辣,徐大人的主意最為穩妥。”魏忠賢點頭贊賞道。
“不敢,都是為九千歲效勞,下官只是多一句嘴而已。”徐大化趕忙謙虛道。
“好,再容咱家想一想,都散了吧。”魏忠賢大手一揮。即便心里已經贊同了徐大化的主意,嘴上卻并不說死。
眾官員一起俯首稱是,躬身退下。
魏忠賢其實對于遼東的局勢,還是比較樂觀的。
明初洪永宣時期,大明軍隊技術上肯定不落后,但是技戰術發展都不快,原因主要是對抗烈度過低,無論是成化犁庭,正德朝應州之戰、寧王叛亂、劉六劉七起義都是相對低烈度的軍事行動,沒有發展技術的必要。這里面正德朝進行了一次京營整軍,但很明顯效果不好。
嘉靖上臺之后,到1540年左右,由于東南邊境嚴重的軍事威脅出現,繼朱紈整理海防后,繼承屯門之戰獲得的技術成果,明軍全面鋪開了第一次火器改革,引進并仿制佛郎機。
各種型號、大小的佛郎機被成批地制造出來列裝軍隊,在南方誕生了戚家軍和俞家軍這種山地步兵;在北方誕生了結合佛郎機使用的車炮營。
這個時期的軍事改革顯然是有成效的,明軍也是在這個時期從衛所、班軍、京營轉向了募兵制。
衛所兵開始被用于屯田、筑城等任務,以包稅制形式為小規模職業軍隊提供后勤保障。
在北方,由于沖突規模和烈度通常不大,沖突頻率非常大,募兵制產生的結果就是小部分精銳的家丁;而在南方,由于沖突規模稍大,誕生了戚家軍這種職業軍隊。
大約1568年左右,明軍已經進入鳥銃改革時代。鳥銃在南方開始替換佛郎機,而在北方,由于沙漠多大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以及兵丁素質的低下,鳥銃的換裝暫時沒有大規模進行。
到萬歷朝,張居正開始使用白銀化的中央財政直接支持軍隊改革。
戚繼光在這個時期在薊鎮進行了一連串卓有成效的軍事改革,步營、馬營、車營等一連串火器部隊被編練出來。
盡管在技術細節上仍然落后于西方,但是這個時期的編制和戰術已經接近西方水平了。
遺憾的是,在戚繼光和張居正打算向全國推廣這種軍事改革的時候,中央的支持者張居正大人去世了,中央主導的改革旋即停止了下來。
但是,在地方,將領們仍然在自己的部隊中推動著或大或小的軍事改革。
萬歷三大征促進了明軍某些部隊進一步鳥銃化,傳統技術路線的短管大將軍炮開始大規模列裝在各種部隊中。
這一時期明軍仍然將蒙古騎兵視為主要作戰對手,并且繼續在車營這條相對錯誤的路上進行發展,佛郎機由于其在某些地理環境上和在操作方便性上的優勢繼續大規模地被使用。
支隊-線列戰術由于種種原因在明軍中沒有能夠成為主流。
魏忠賢對于軍事并不是全然一概不清楚不了解的,魏忠賢知道韋寶手里有不少銀子,那日韋寶又在皇帝面前表現了很強的手工技藝。
魏忠賢擔心韋寶跑到遼東去,又是給孫承宗送技術,又是給孫承宗送銀子,等下鬧不好,讓孫承宗打出幾個大勝仗的話。
別弄得沒有扳倒孫承宗,反而讓孫承宗的位置更加穩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