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就別提了,五年平遼是不可能有的,結果年年京師被掃,勝仗無數上交的頭顱才二百多顆。
袁崇煥轟死努爾哈赤更是以訛傳訛,說著高興。
但凡有點歷史知識也知道打完仗,努爾哈赤又蹦跶了八個多月,期間還親自帶兵征戰。
一個被炮轟成了重傷的人,怎么可能蹦跶那么久。
而且韋寶特別搞不懂一件事,既然覺得一個山海關不保險,那加個寧遠就保險了嗎。
寧遠與山海關有半毛錢關系嗎。
如果寧遠就能擋住滿清,那山海關不是更沒問題。
為啥一年要花上千萬銀子去占領一個敵人不要的所謂縱深。
直接將整個遼東都變成游擊區,徹底變成縱深地帶不就成了嗎。
錦州的戰略意義更加低了,耗費巨大不說,每每被圍還要調集軍隊解圍,后金搶完就跑。
而且后金前后兩次占領錦州都放棄了,錦州在后金的控制范圍以外。
關寧錦防線是消耗明朝,養肥了后金。
明軍沒有在錦州附近大量殺傷后金的能力下,錦州毫無戰略意義。
籌集天文數字般的軍費,和煉出一只敢戰之師,韋寶是搞不懂哪個會更難。
兩者的區別大概是,整軍煉兵必然會做政策結構的調整,會動了一大批人的奶酪,很多人會不高興。
而天價軍費不然,多加稅就行,割的百姓的肉,與朝堂諸公何干,或許還能小贏一筆,大家都高興。
孫承宗文人氣節為官方面的確是無可挑剔。
但是你說他的功勞,韋寶這個弟子真的是一點都找不出來。
明清在遼東的形勢孫承宗沒鬧明白,許多后人也一樣沒有能明白。
關寧錦防線實質上以軍事角度來看這是一條攻擊軸線,只不過是孫承宗在意識到明軍野戰能力虛弱與依托城防工事防御能力尚可的情況下,設計出來的以一路修烏龜殼攻回去的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