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京營和監軍統兵。
擔任鎮守和守備等職務。
操縱廠衛,實行特務統治,殘害官民。
大明朝的太監們,權力升級,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
即成化以前的王振專權,成化年間的汪直專權,武宗時期的劉瑾專權,熹宗時期的魏忠賢專權。
正統年間,王振在朝中擅權,屢次對麓川用兵,勞師糜餉;挾英宗親征瓦剌,致遭土木之敗。
成化年間,由于明憲宗耽于逸樂,不問政事,遂使宦官得勢。
有名的宦官有汪直、尚銘、梁芳、錢能、韋興、陳喜、王敬等人。
其中以汪直最為有名。
汪直在皇帝授意下,建立西廠,所領緹騎倍東廠,勢力大大超過東廠和錦衣衛。
逮捕朝臣,有時先下獄而后奏聞,有時旋執旋釋,竟不奏聞。
屢興大獄,激化了朝臣與宦官的矛盾。
宦官依仗權勢胡作非為,人們“只知有太監,不知有天子”。
武宗時,宦官劉瑾、馬永成、谷大用、魏彬、張永、邱聚、高鳳、羅祥等,稱為“八黨”,也稱為“八虎”。
劉瑾最為專橫跋扈,大臣的奏章要寫兩份,必須先送劉瑾,然后才送通政司轉給皇帝。
內閣大學士焦芳、曹元都是劉瑾的黨羽,焦芳甚至跑到劉瑾家中去辦事。
北京城內外都說有兩個皇帝,“朱皇帝”、“劉皇帝”,或者叫“坐皇帝”(武宗)、“立皇帝”(劉瑾)。
明末皇帝不親理朝政,大權由貪婪的宦官集權把持。
魏忠賢就更加不用說了,炙手可熱,權傾朝野。
“自內閣六部,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
許多官僚認他為義父干爺。
他憑借廠衛廣布偵卒,陷害百姓。并勾結熹宗乳母客氏,專斷國政,興大獄,殺東林黨人。
自稱九千歲,下有5虎、5彪、10狗等徒子徒孫,閹黨遍布全國,權勢達到了頂峰。
宦官不僅在政治上弄權,而且在經濟上貪污受賄,巧取豪奪,勒索大量財富。
王振家藏金銀60余庫,劉瑾家有黃金24萬錠又57800兩。
宦官專權,加劇了明朝政治上的**,加重了人民的苦難和社會不安。
對于中國的歷代王朝而言,如何處理好宦官問題,是一個頗為費腦筋的事情。
強如漢唐,也因十常侍之亂和甘露之變而加速了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