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輔德王殿下的說法,我左臂上的傷口放著不管便會逐漸恢復正常,這是因為詛咒的根源已經被人除去。
“莫非在我之后,還有人去了劉家村,接觸到了太歲嗎?”
空蕩蕩的破敗大殿中,李魚靜下心來,回憶起輔德王早先所言,很快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難道是官府請來捉妖的僧道之輩?這動作也太快了吧!”
上午才聽到相關訊息,接下來就得到了證實,其中微妙的錯愕感讓李魚確實有些發懵。
“當然,也可能是別的情況,總之對我來說算是一件好事。”
有了輔德王給予的法門,與此世的修者接觸一事,也就不急于一時了。
按照李魚的性格,還是先隱藏起來秘密發育,“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方是正道。
實際上,若非擔憂自身傷口異變有致死可能,李魚甚至都不會叩請城隍,早就離開邰城,往長安或者其他地方而去了。
至于輔德王言語間透露出來的其他訊息,比如祂為何陷入沉睡,此方天地所謂的“水太淺”又是何意,李魚一時間并無多少頭緒。
畢竟都城隍所言本就晦澀,自身對于這方天地了解又實在太少,縱然有心打探,也是毫無所得,更別說李魚也懶得細究此事,如今心中思量,也不過是習慣使然,為日后做準備罷了。
“當務之急,還是修習巫道法門和重建城隍廟,完成對都城隍殿下的承諾為先,實際上,此二者也并不沖突。”
重建城隍廟,所需人力、物力不小,僅以李魚一人之力,那是絕無可能。
因著李魚的職業緣故,他曾經在備課時特意搜羅過一些相關資料,知道從無到有的建造一所大型廟宇究竟花費幾何。
【今是殿之費,十萬不已,必百萬也;百萬不已,必千萬也;或累累而千萬之不可知也......】
凌云之閣,萬木之殿,迪廊四合,臺榭相連,萬瓦鱗鱗,軒牖金碧,雖世之王公大人之居,不能及此。
縱然輔德王只是讓李魚重修城隍廟,且廟宇本身也不算最為豪奢的那一列,但李魚默算一番后心中大致能估計出來,其中花費至少也要數十萬錢,接近百萬錢。
而一個縣的財政收入,將那些明的暗的,諸如截支、征榷、科敷、加耗等法子通通使出來,也不過將將上了萬貫。
也就是說,修建一座大型廟宇,差不多要動用一個富庶上縣一年的所有財政收入。
而邰城這京兆府下轄一十三縣中排名倒數的存在,顯然夠不上富庶的標準。
哪怕此世與李魚認知中的宋朝不盡相同,更有超凡力量混雜其間,但以李魚觀來,近萬貫的銀錢,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若能說動哪個大戶人家、一縣豪族出工出力,這城隍廟翻修也就并非難事了。”
寺院廟宇之類的經濟來源,大多避不開以下幾個選項:土地、房產、布施、賞賜以及工商業經營。
城隍廟荒廢已久,當年也不知是否有田地賜下,倘若有,李魚這名不正言不順的人也沒有辦法將其收回,而且經營田產之事也非一時一日之功。
再論房產,雖然居住在城隍廟中的貧苦人家為數不少,但李魚顯然也不可能向他們收取租金,若是屆時開始施工,估計還要給他們拆遷安置補償之類的費用,那便又是一筆損耗開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