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九度?”
見李魚面露疑色,都城隍輕輕頷首:
“然,道有九度,分別異字也。孤今將為爾等具陳其意,自隨而記之,勿使有失。”
李魚聞言定了定神,將一時疑惑拋之腦后,仔細聽講。
“其上第一,元氣無為者,念其身也,無一為也,但思其身,洞白若委氣而無形,常以是為法,已成,則無不為、無不知也。”
都城隍頓了頓,又解釋道:
“以太平道的神庭治世觀點來看,只有皇天上清金闕后圣九玄帝君能當此言,此亦太上之名,乃太上神道之尊稱。”
李魚回想了一番,默默點頭。
所謂金闕帝君者,正是太上道祖十大名號之一,列在第八,多有異名如“后圣九玄金闕帝君”、“太極金闕帝君”等,俱都是道祖別名。昔年貞白先生作《真靈業位圖》甚至將此名排在第三等,尚在位列第四等的老君之上。
“其二為虛無自然者,又曰凝靖虛無。守形洞虛,自然無有奇也,和光同塵,與天地為一,混萬物并生。”
城隍說至此節,看向李魚,笑問道:
“你可曾學過太上琴心之文?”
李魚茫然搖頭,陰陽司司主田浩于是在旁提示道:
“殿下所言太上琴心文,便是黃庭三篇中內景一篇。”
“原來是那個啊,”李魚恍然大悟,“這我倒是讀過,‘上清紫霞虛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閑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變萬神’嘛!”
“不錯,”都城隍輕輕頷首,“‘是為黃庭曰內篇,琴心三疊舞胎仙’,何謂‘琴心’?即為上田神舍,中田氣府,下田精區,也即道門內丹術所謂之三丹田。‘琴心三疊’,正是搬挪下田金丹,經氣府而入神舍,蛻化陽神之語,為‘煉氣化神’之功。”
略略談了幾句道門修行,都城隍話鋒一轉,導回正軌:
“孤之所以談及黃庭,卻是要點明一處關隘,你可知內景篇何以命名?”
李魚聞言一滯,他當年翻閱黃庭經,也只是閑來無事,加之心中好奇罷了,誰會想那么多,還去一一訓詁、考訂詞意啊?
輔德王見此嘆了口氣,像是見到子弟學業荒廢的家中長輩,隨手一指田浩:
“你說與他聽罷。”
“喏,”陰陽司主俯身一拜,對李魚道,“好教尊駕知曉,《黃庭內景經》以虛無為主,故用‘黃庭’標之耳。其景者,神也。其經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內景名字。故內景一篇以存神觀想為要,乃身中神也。”
“存神亦名思神,”都城隍接著道,“謂存思人體之中、天地之間各種‘神祇’,前者謂存思身中神,后者又喚作觀想。”
祂看著似懂非懂的李魚,以及一臉茫然的越蘇氏,輕笑道:
“想來爾等心中怕是疑慮,明明是講太平經中‘道有九度’之論,為何如今卻在講論黃庭存神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