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衡北伐平定,先帝染恙驟崩,群臣無主潰不成軍,同太后商議將先帝最為疼愛的皇子楚王繼下衣缽,新儲君稱衡帝,哪知衡帝秉性傲慢,野心勃勃,恐覬覦龍椅者蠢蠢欲動,將各藩王貶為庶民,平添多條國制,稅收無度,百姓苦不堪言,太后及同心諸侯出謀劃策,欲將其推下龍椅,奈何帝黨龐然,衡帝囂張跋扈,狡猾奸詐。
太后則另尋方法,卻哪是衡帝的對手,衡帝睿智,偏生私心過甚,無可奈何。
帝王在位三旬,將欲刺殺他的溫妃打入冷宮,溫妃誕下后裔服毒暴斃,縱然衡帝再怎的鐵石心腸,亦留有對溫妃生前余情,憐憫之際,將冷宮中的嬰孩接回好生扶養,賜名妗書,中衡第一位公主。
楚妗書自小好思,冰雪聰明,性情溫柔嫻雅,帝王獨寵,不喜與其他皇子嬉鬧,唯愛捧卷識世間風情萬種,亦是私下心悅玄學。
她貌如逝去溫妃的貌美,智如野性帝王的睿智。
偏生如此貌美的她受帝王獨寵,偏生如此聰穎的她,對生母之死刨根問底,得知死因后嫉父如仇,太后贈三旗影子,待成長些許,助她來日將衡帝推下。
而衡帝哪有不知,反倒表里甚是賞識她,即是防著,亦是由著,楚妗書非但不惱,平息下來,等待時機成熟,帝王卸下警惕,虛老之時一舉拿下。
“傳聞,先帝駕崩前,掌中衡脈絡西楚,以和為貴,西楚王獻一朵嬌美的西域之花,婀娜多姿,先帝這一見便是心花怒放。”
臺上說書老者字正腔圓,臺下眾人豎耳傾聽,要說先帝繼位時的中衡,可謂是繁榮昌盛,人人聞而無不敬畏,那先帝所中意的西域女子,必然是傾國傾城的絕色佳人。
有人好奇,“那西域之花到底是何等美色啊?”此言一出,眾人皆來了興味,懇請老者詳細闡述。
老者笑了笑,后頭便是對此西域之花的浮夸品鑒,中原人展露所識窮乏,縱然西楚曾經脈絡中衡,衡帝時兩國卻什么也談不上,西楚王同先帝有交集,算是情深義重,偏生如今兩不干涉,斷了往來,可惜了不能將這等美人納入中原。
好在西楚王念舊情仍在,不計較衡帝再怎么放縱,能不戰,則安于當下,若來犯,刀下不長眼。
楚妗書淡淡抿了口茶,覺得倒是有趣,史書上雖有載入,她卻頗為喜好民間對上位者意味深長的講述。
西域之花的確生艷,即嬌媚且動人,衡帝便是這西域女子所生,而先帝才疼愛有加,赦封他為楚王。
先帝驟崩,那西域女子投河自盡,說是同心愛之人共赴黃泉,倒不如說是,畏罪自殺!
“啪”的一聲,說書人習慣性將醒木敲至案上,將諸位自故事中敲醒,是這行里的規矩,勿要沉淪。
隨即,臺下迎來叫好的掌聲,以此洗禮故事末尾。
楚妗書起身捋了捋裙擺,一名女宦官悄然呈來娟子,還有一把看似不自中原的匕首,作為信物,這便是她今日來這的目的。
接過后拔刀一瞧,不置一詞,此乃西域藏腰刀。鑒定之后,她又展開娟子,清眸掃過娟面。
影子。
落款——夜,溫三人入境,誅將,四日抵至中衡。
楚妗書將娟子同匕首還于女宦官手中,神色輕描淡寫,“燒了,另者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