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何英剛想睡個午覺,電話就響了,她一開始以為是找李巖的。
“喂,哪位?”
“我是梁向松,董事長,我有事情要匯報!”梁向松面對何英這個“小”董事長也做出了身份應有的尊重。
“你說!”何英說道。
梁向松說道:“現在廠子的產量提升了,但是銷售不出去,吳亮跟孟鶴堂消化不了那么多,而且他們進貨也越來越慢。
照這樣下去,我們倉庫就會全部堆滿,生產出來的傘賣不出去,資金鏈斷裂,廠子遲早要破產!”
這是梁向松的血淚教訓,之前他帶的廠子就是這樣倒閉的。他也看好折疊傘,若是就這樣倒閉了他不甘心。
何英年紀小,他擔心沒有經驗,所以將自己的擔心一一說了出來。
何英早就知道這個問題,在建廠初期她就知道了,銷售看單個人肯定不行。
之所以一開始就先開了吳亮跟孟鶴堂兩條單人渠道,一是為了幫孟鶴堂還債,讓孟楠跟父母的關系緩和。
而來也是為了試試市場反應。
現在孟鶴堂債務快還完了,也該擴充渠道了。
她之前就讓寧平聯系了全國各地各個省市的批發商,簽訂了協議。
有的省市批發商不愿意合作的,何英也派人駐扎在當地搶先市場。
現在只等第一批足夠量的雨傘生產出來,一聲令下全部平鋪下去。
“現在廠里的庫存多少了?”
梁向松回:“一百萬把!”
“嗯,把質量跟生產抓好,銷售的事情你不用擔心!”
何英掛了電話,梁向松還是憂心忡忡,他也嘗試過找渠道銷售,但是量太大,沒人接。
何英將事情安排給了寧平,讓他挑五個地方先各自拉貨。
寧平的做事能力肉眼可見。
第二天傍晚,就有五個批發商連夜到達了紅霞傘業梁向松辦公室。
梁向松依次接待,心里舒心了不少。
之前每人都只進二十萬,剛好把倉庫給清空,這讓他覺得疑惑。
難不成商量好的?
也不像啊,他們都不認識,還是各個地方的,梁向松想破腦袋只能用巧合兩個字來解釋。
廠里的倉庫空了,生產也就更加努力了。
梁向松也盡職盡責,抓質量抓產量一樣不落。
他不想還有一個廠子從他手里破產,而且這個廠子在他看來看起來就是能做大做強的。
下午下班的時候,他開著桑塔納準備回家,卻被又一輛奔馳190(W201)在路口截停了。
梁向松下車一看,這車牌是京牌。
“你們是誰,干嘛的?”梁向松也不慫。
但是不出幾分鐘,他就被人帶上了車,帶去了一間飯館的包間里。
“你好,我是應龍!”一個啤酒肚的男人梳著三七漢奸頭,嘴里還叼著一根雪茄。
“我不認識你,你這是做什么?”梁向松一臉防備,雖然他知道沒有生命危險,但是肯定目的不純。
“談合作,不知梁副廠長有沒有興趣!”應龍故意強調了一句梁副廠長。
“合作?沒興趣!我現在得趕回來吃飯,你們要是實在沒事我就先走了!”梁向松還不知道他停在半路的車怎么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