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美版中愛德華·諾頓扮演的是一個財富自由,無所事事的富二代,鈔票、女人唾手可得,生活沒有追求,沒有目標,卻壓抑著強烈的權力欲。
終于偶然發現,隨手剝奪人類生命,才是他一直夢寐以求的“至高的權利”。
愛德華殺人沒有動機,沒有理由,不會像韓國版那樣因為卡車司機對家人態度不好就拔刀,而是處于一種居高臨下的地位,憑借自己的直覺“賜予死亡”。
所以,盡管愛德華收集了整整一面墻的各類冷熱武器,但大部分時間,他還是中意一把普通的長刃廚刀,也許這就是他第一次激情殺人時的武器。
也正因為愛德華富裕的家庭背景,才使得最后的法庭攻防顯得異常艱難。
辛普森殺妻案剛過去不久,“夢幻律師團”能保命,已經成了全美的共識,白奎因只是在影片里繼續強化了這一點。
其次是白奎因和米拉扮演的警察。
韓國版里面,警察的形象看似魯莽熱血為了正義拼命奮戰,但實際上卻是利益為先,為了升職邀功與黑幫同流合污,甚至殺人,以及要挾自己盟友。
原版的導演其實挺有功力的,幾個細節就把警察的惡劣個性描繪得淋漓盡致。
面對無頭案時,上工懶懶散散,不去自己發掘線索,嗅到了機會就立即咬上去;和黑幫老大稱兄道弟,喝酒時卻偷奸耍滑,要是把這算成虛與委蛇的話,后來和黑幫老大干翻一票另一個幫派的小弟后,兩人也算是過命的交情了,依然使出了背刺。
最后在法庭上證據不足,無法給殺人狂定罪,無能狂怒,這才想起來利用黑幫老大對殺人狂的恨意。
韓國版的結局是警察獲益最大,升職加薪,但劇中早有定論,導演借助角色之后,說出:“警察就是無能的家伙!”,“你比大叔更像黑幫!”
韓國版警察的惡,在東方文化體系下更容易理解,但搬到美國,以無腦恐怖片和膚淺娛樂片為主的市場下,大部分美國觀眾可能都看不出警察這個角色代表的到底是什么樣的“惡”。
于是編輯三人組對警察的設定作出了巨大改動,用美國觀眾更容易理解的形象來代替。
兩個警察中,白奎因代表的是胸有正義,但卻經常無視法律的“西部游俠”,這種角色自西部片這個美國的“武俠片”誕生以來,經常在熒幕上出現。
觀眾也更容易理解西部牛仔中,“法律不管,那就用老子的槍來管”的人物性格。
白奎因扮演的警察的“惡”是放在明面上的,作為執法者,卻無視法律的尊嚴,用自己的道德準則來評判別人,因此會和黑幫合作,也會在執法時作出很多不理智甚至過激的行為。
而米拉·索維諾扮演的女警,作為搭檔,其性格是和白奎因的角色完全相反的,不僅做事情中規中矩,而且將法律視為圭臬。
但也會在搭檔的勸說下,違規用黑客技術幫忙鎖定了罪犯。
抓住了罪犯時,米拉不惜和搭檔以及協助抓捕罪犯的黑幫老大蘭迪撕破臉,也要保下罪犯,將其送上法庭。
在她看來,只有法律才能審判一個人。
最后得知法庭無法給殺人狂定罪,既不憤怒,也不遺憾,認為此時就到此為止了,馬上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看起來女警察是本劇中唯一的好人,但實際上,白奎因在暗指麻木的幫兇們,明知體系出了問題,但依舊按照既定規則行事。
最后一個,蘭迪扮演的黑幫老大,其形象更類似《教父》里的老維托·柯里昂,除了迫不得已的自保,黑幫老大很少親自動用暴力。
在社區,黑幫老大頗受擁護,街上甚至可以叫出每個碰到的居民的名字
但黑幫老大也能不動聲色地指揮手下用殺人狂掉落的刀去殺死敵對幫派的首領,準備將對方的產業搶過來。
和白奎因的任俠之氣不同,黑幫老大是那種市井的江湖氣,既會為了利益殺人、陰謀、背叛,也會為了沒什么干系的籃球少年沖冠一怒。
最后為了弄死殺人狂,不惜親自出來作證,把他送進監獄以后,親手給副手報仇。
……
首映現場掌聲經久不息,韋德馬克映像又一次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