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朝后,朱允煐在武英殿召來茹瑺,“茹卿,咱現在可是讓你成了靶子。”
“全賴陛下垂青。”茹瑺倒是沒有太多的拘謹,他笑著說道,“今日朝上雖有對臣的攻訐,不過想來也只是臣在整頓吏治,一些同僚想來也有些擔心。”
茹瑺這么說也是事實,朱允煐這個皇帝要整頓吏治,自然也就意味著茹瑺要沖鋒陷陣。現在朝上不少人對茹瑺有些攻訐,確實是有一些人感覺到了威脅。
對付皇帝,這些人自然是沒有膽量的。但是如果是扳倒茹瑺,他們現在還有一些膽子。
說到底就是自身的利益受到了威脅,哪怕平時會比較畏懼、尊重茹瑺。但是現在,就不行了。
對于有些事情,朱允煐自然也是心里有數的,只需要穩坐釣魚臺就好。
主考之類的事情,朱允煐自然不需要關心。甚至出題,他也不會在意。他只是需要在會試結束后準備殿試,或者是看一看會試前十名、前二十名準進士的卷子就好。
“茹卿,現如今朝廷也需英才。”朱允煐也不再開玩笑,認真說道,“朝中需要務實之才,錦繡文章雖好。只是那些人,該去翰林院、該去國子監,不能牧守一方。”
對于皇帝這么說,茹瑺一點都不意外,他早就知道皇帝的心性了,知道皇帝的喜好。
大明朝的洪武皇帝是一個務實的人,在意的是文韜武略,在意的是真才實干。而英示皇帝算得上是一脈相承,對于所謂的文采不是很在意,他要的是能夠干實事的人。谷陃
這可不是喜好瘦金體、喜歡書法、繪畫的皇帝,甚至對于一些錦繡文章還是很不喜歡的。因為那樣只會增加皇帝批閱奏折的效率,華麗的辭藻不一定得到賞賜、看重,很有可能是一頓怒罵。
務實,這顯然是最重要的,這也算是對于這一次的科舉取士稍微的定下了基調。
不能說到時候一些朱允煐不是不在乎文采斐然,大明朝也需要有著那么一些文風。只是相對于文采,朱允煐更加看重的是一個官員的能力,不能只是單純的筆桿子。
也沒必要和茹瑺拉家常,朱允煐還是更喜歡做事情。叫來茹瑺,只是再次提醒茹瑺一些事情而已。哪怕茹瑺是自己的心腹,可是朱允煐時不時的還是需要提醒一下。
說到底皇帝就是皇帝,有著自己的心思和想法。更何況科舉取士,確實是大明朝現在最重要的招賢納才的渠道,在這個時候也確實是不得不重視起來。
在茹瑺離開后,郁新也被叫到了武英殿,哪怕是坐堂的戶部官員們也都沒有意外。
郁新好歹也是大明朝的戶部尚書啊,掌握著大明朝的錢糧。皇帝頻繁的召見很正常,不需要大驚小怪的。要是皇帝一直都不召見郁新,很多人心里到時候或者是不踏實,要不然就是有小心思。
“給郁卿賜座。”朱允煐開口,對王承恩說道。
郁新謝恩了,只是心里也是有著那么一些奇怪。雖說現在是在攤丁入畝,在考慮著銀行的推廣之事。只不過這些事情也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皇帝前幾天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