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膺緒本來還想要再等等的,按照身份來說,現在的他還不適合和李景隆直接有什么沖突。更何況這件事情才剛剛開始,現在只是在議事,皇帝還沒有決定,自然也就意味著不需要太著急了。
徐膺緒可以說還算得上是穩得住,但是這個時候有人穩不住了,比如說小小朱,這個小太子就覺得有些事情超出了他的預料,和昨日曾祖、父皇說的有些不一樣啊。
這一著急,小小朱立刻就尋找比較信任的人。先找二舅,或者是舅祖父,實際上小姑父也可以幫忙,如果他們出面都沒用的話,那才是去找父皇做主的時候。這一個流程,小小朱也是非常熟悉的,他基本上也都是這么做的。
一抬頭就注意到了太子明目張膽的在使眼色,徐膺緒一下子愣住了。其實不只是徐膺緒看到了太子在使眼色,甚至有些慌張的樣子,其他人也看出來了。
只是其他人在想著怎么樣為太子分憂,或者是如何在迎合太子的時候不得罪皇帝,徐膺緒知道自己這個時候需要挺身而出了,這也是他的本分。不要說現在已經知道答案,就算不知道也要為了太子帶頭沖鋒。
徐膺緒果斷挺身而出,說道,“啟奏陛下,大明重塑乾坤、皆賴太上皇陛下雄才大略”
小小朱這個時候就開口了,也不客氣的說道,“武成侯,朝堂之上無須阿諛奉承。曾祖皇帝陛下之偉業,世人皆知。有事論事,不用多言。”
一些文臣忽然間有些熱淚盈眶的感覺,他們現在似乎是感覺到了當年武勛的快樂了,他們還是很樂意看到武勛吃癟的。不過轉念一想,這到底是洪武皇帝的重孫,實際上也是一個樣。
當年洪武皇帝嫌棄一些文臣的奏折全都是錦繡文章,惱羞成怒的重打茹太素。這也是大明奏章盡量簡明扼要的開始。現在大明臣子上呈的奏折中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話,直截了當的說明緣由。
只是這也使得好些文臣心里頭不得勁,他們哪有那么多機會可以覲見皇帝啊,通過錦繡文章的奏折,也是可以向皇帝展示文采的機會,可惜這么個好機會早早的就被掐斷了。
甚至再想想,現在看起來吃癟的是武勛。但是同樣的道理,要說溜須拍馬之類的,文臣也可以做的更加諂媚、毫無底線,或者是潤物細無聲。
要是英示皇帝認真起來,以后文臣們想要在朝堂上為皇帝歌功頌德、想要溜須拍馬,這也就要稍微增加一些難度了。
朱允煐似乎不理解文臣的擔心,他露出笑容說道,“太子言之有理,朝堂之上討論的都是軍國大事。若是歌功頌德,自有宴席。都察院記得,以后朝堂上但有官員行阿諛奉承之事,記錄在案。”
實際上朱允煐也明白,別看他現在說了,以后估計都察院也會記下來那些溜須拍馬的官員言行。但是皇帝會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就去懲罰那些官員,這實際上是很難說的事情。
只是現在太子提出來了這些,皇帝也就自然的采納了,這不只是說再次維護了太子的威嚴,實際上這也算得上是太子向文武百官、天下子民表明自己的一些態度。
大明朝的皇帝,依然是十分務實的,他們也喜歡干實事。對于所謂的虛名,他們實際上是不太在意這件事情的。
這個時候的文武百官,自然也是需要高呼太子睿智、皇帝英明,畢竟皇帝和太子這么做,正常人看來這也是應該的,這是明君應該有的態度。
這就不是溜須拍馬了,朱允煐和小小朱也都不覺得有什么不對。對于文武百官的歌頌,這一次他們也是坦然的接納了,這是他們應得的待遇。
雖然是被小外甥噎了一下,但是徐膺緒沒有什么不高興的。自家外甥這么聰明,以后肯定可以成為英明神武的皇帝,肯定可以挑起江山社稷之重任。
徐膺緒這個時候更多的還是開心和激動,大明的盛世已經出現了雛形。有著洪武皇帝打下的基礎,再加上英示皇帝現如今還在持續不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