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在父祖的功績上更進一步,也要保證門楣不墜,可不能學習德慶侯。原本高高在上的顯赫侯爵,現在連個爵位都不能承襲,這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榜樣。
武勛人家自然有著一定的資本,但是除了極少數人家世襲罔替,降等承襲的制度也讓很多的武勛有些壓力,鞭策著他們繼續努力,可不能淪為平庸啊。
對于校場這邊的動靜,朱允煐沒必要太多的去關注,因為小小朱可以做他感興趣的事情,可以繼續耐心的成長。
而朱允煐可不行,作為皇帝的他還需要處理很多的政事。尤其是剛剛冊封了武寧,現在也要對武寧這個中山國國主勉勵、安撫一下。
作為宗主國,在接受了中山國的貢品之后,也需要給與一些回贈。作為中山國的宗主國,也需要給與中山國一些權利,一些必要的保護或者一些貿易便利。
其實中山國能夠成為大明朝的藩屬國,還是有著一定的好處,這也是他們應得的待遇。
畢竟成為藩屬國要是沒有半點好處,那也確實說不過去。雖然朱允煐不至于為了虛名跑去毫無保留的扶持,也不會過于苛待藩屬國。
該給與一些好處還是要給與的,朱允煐也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他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考慮到琉球的環境以及特產等等,很明顯朱允煐也不指望那里成為魚米之鄉,或者給大明帶來更多的金銀珠寶。
漆器、陶器,才是琉球比較厲害的,制糖業也算不錯。但是其他的,也就不要多指望了。
朱允煐清楚這些,所以也覺得琉球還是有一定作用的。那里可以成為不錯的貿易中心,通過琉球加強與南洋、東瀛的貿易來往,這樣的事情可以有。
琉球的制糖業,也可以為大明朝帶來一些便利。畢竟在這樣的年代,糖也算得上一些奢侈品了,尋常百姓想要合口糖水也是比較難的。
尚武寧還是比較開心的,他不需要擔心被軟禁,他很快就可以回到自己的王國了。而且大明朝的天子還是很寬宥的,允準了中山國學子來明求學的請求,也會繼續允許中山國歸化明人。
這是好事情啊,中山國需要那些技術和工匠,需要更多的學者。
貿易中心,如果琉球成為一個不錯的貿易中心,這也符合朱允煐的構思,符合大明朝的好處。而對于琉球來說,他們也可以有機會進一步的發展起來。
在朱允煐的有意無意的暗示下,尚武寧也有些激動了,因為山南國、山北國,包括一些酋長這些,也確確實實給中山國造成了一些麻煩和隱患。
如果能夠統一琉球群島,那么尚武寧絕對就算得上一代英主了,這也絕對可以讓他成為一個琉球的明君。
任何君主都沒辦法拒絕這樣的誘惑,尤其是一個初繼位的君主,更是迫切的渴望通過戰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建立自己的權威。
對于尚武寧的心思,朱允煐知道一些,也沒有特別在意。琉球穩定起來,更加符合大明朝的利益,他不希望小小的琉球群島出現太多的王國、勢力。
那樣對于接下來的貿易也沒有好處,統一的琉球實際上也是比較符合大明朝的利益。
至于說尚武寧的一些請求,朱允煐態度模棱兩可。大明朝肯定是不會直接參與戰事,畢竟對于琉球群島上的一些戰爭規模,朱允煐也覺得這就是一些械斗的水平而已。
如果是尚武寧沒有能力統一琉球群島,朱允煐也不介意扶持山南王承察度。
想要被利用,那也需要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天底下可沒有免費的午餐。
朱允煐就是這么的現實,他也不覺得自己這么做有什么不對的,就是這么的心安理得。
真要說起來的話,琉球那邊的戰事,大明朝會裝作湖涂。畢竟中山國被冊封了,可是山南國和山北國也是大明朝名義上的藩屬國,只是他們還沒有像中山國這般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