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尚武寧也算得上因禍得福吧,比起另外兩個鄰居,他的中山國和大明關系更加密切,也可以得到大明朝更多的支持。比如說得到一些布匹,以及一些鐵器等等。
除了大明朝戰略物資大鐵鍋之外,還有一些鐵制武器,這對于尚武寧來說就是難得的好東西了。畢竟這么些年下來,大明朝對于出口鐵器一直嚴格限制,蒙古余部想要得到可以烹制食物的大鐵鍋,那是千難萬難、代價不小。
尚武寧即將返國,大明朝自然也需要給與一些支持,讓小國遍布的南洋諸國開開眼界,讓他們見識一下榜樣的力量。
不過這樣的事情對于朱允煐來說,也不算是全部。對外擴張或者提升影響力之類的事情非常重要,可是朱允煐現在更加在乎的事情就是治理好大明江山。
治理黃淮的事情現在八字還沒一撇呢,這件事情朱允煐可不想繼續耽擱下去,早一點確定也可以早一點開工,也算得上早一點的安心。
基因大時代
哪怕現在乍一看整體上風調雨順的沒有太嚴重的水患,可是這樣的天災人禍誰敢保證呢,還是要有一點憂患意識,也應該提前準備好一些東西,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內閣的事情實際上也不能多耽誤了,這件事情也需要抓緊了。
這可不是朱允煐擔心什么,殿閣大學士現在必然沒有太大的實權,可是他們確實能夠參議國政,朱允煐得提前準備一下,制定規矩以及通過內閣的運作不斷地拾遺補缺。
持續的完善內閣制度,這也是朱允煐要做的事情,這件事情他不得不重視,這畢竟很有可能就是影響大明朝廷的國策。
當然稅制改革、銀行推行、攤丁入畝等等事情,這也都是在有序的展開,這些事情也是需要朱允煐持續的關注,這都不是什么小事情。
這么一想,朱允煐這個皇帝還真的閑不下來,還有很多的事情等著他做主、等待著他拍板。
忙碌,這可以說是朱允煐的日常,這也是最常見的皇帝的樣子,朱允煐早就習慣了這些。
不只是朱允煐習慣了這些,老朱也習慣了這些。對于孫兒忙起來好幾天都不露面習以為常了,只要每天能夠看到重孫,那么老朱也就沒什么意見了。
至于自己是不是父皇的替代品,小小朱可不會去考慮這么深奧的事情,他還是非常喜歡賴在乾清宮的,跟在曾祖跟前的小小朱也是非常開心的。
“讓三寶過來。”在確定了尚武寧的歸期后,朱允煐想了想說道,“咱的這個三寶太監,也不能只是在船廠督建,也該代表著咱出海見識一番”
鄭和,或許需要開始考慮承擔起來更加重要的任務了,這個歷史上有著偌大功績的太監,說不定就要開始全新的工作了,他也將代表著大明朝廷、代表著大明的皇帝在海外展示天威皇權。
先去琉球中山國代表朱允煐宣讀圣旨,確定尚武寧的法定地位,這也是朱允煐該做的。
作為一個使者,鄭和的身份也合適,畢竟他是跟在英示皇帝跟前的太監,還是有著一些小小的地位。
另一方面自然也就是朱允煐希望給鄭和更多的歷練,讓鄭和出海,要是他可以承擔起來這樣的任務,說不得鄭和很快就要開始真正的下西洋了。
這對于鄭和來說,無疑是更多的信任了,這自然也就是鄭和的機會了,必須要把握住。
而朱允煐考慮的就很簡單,大明需要更多的去開拓海洋、發現海洋,以及要從海外帶回來更多的好東西、大明需要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