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治理黃淮,為了在自己的任上,做出最后一件大事,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足以青史留名的大,那就需要不斷的努力了,絕對不能出現任何的偏差。
嚴震直很聰明,很清楚的知道有著皇帝作為靠山,那么很多的事情也就輕松起來。這也就意味著,事情會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有難度。
但是為了這件事情,嚴震直也是準備了許久。
不是拍腦門做出的決定,這是很早之前就開始準備計劃的,是在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改進。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十天半個月也不一定有什么效果,這需要更多的時間。
所以這也很明顯了,大明朝的工部尚書、英示皇帝的心腹,早就該為治理黃河而準備。現在也算得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著得到皇帝的旨意,展開轟轟烈烈的展開治理黃淮的超級工程了。
仔細看看嚴震直做的一些條陳,朱允煐的臉上忍不住浮現出笑容。看來嚴震直是真的做好了準備,就等著得到圣旨了。
合上奏折,朱允煐看著嚴震直說道,“愛卿擬的條陳咱很滿意,此前就是有著這些規劃。現如今更好,完善了許多,就等著通過了朝議就能開始了。”
聽到這些的回答,嚴震直心潮澎湃。這代表著皇帝認可了他和他的同僚們的努力,馬上他們就要去開始展開一項偉大的功臣了。
此前做出來的規劃當中,只是大方向,確定了整體的路線。而現在呢,一些事情落到了現實,更加具體不說,也算得上一目了然了,可執行性也非常高。
嚴震直在認真無比的講解著,需要的人力物力、需要朝廷協調的事項,或者是其它的一系列事情,都是要和皇帝說個清楚明白,這樣這才好真正的去執行,
在嚴震直解釋結束后,朱允煐認真說道,“你可要想清楚了,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圣旨下達,這件事情就要落在你的身上。要是辦不好,你一世清明就要毀于一旦。”
嚴震直緩緩跪下,正色說道,“臣本地方富戶而已,蒙太上皇陛下、陛下信重,方能居廟堂之高。臣若是能夠治理黃淮,雖死無憾”
朱允煐笑了笑,說道,“愛卿這般說也是在理,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做。哪怕吃力不討好,哪怕有些得不償失,也總該是去做的。治理黃淮這樣的事情必須要做,這不只是有利于大明江山更是功在千秋。這段時間朕也不放心其他人來做,只能托付于愛卿了”
這件事情算是徹底定下來了,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在朝堂之上再討論一番。這樣的廷議看起來更像是有個過場而已,因為這件事情很早之前就有了決斷。
看著嚴震直離開,朱允煐悵然若失,他的心腹班底要去做一些了不得的大事了。或許以后能見到嚴震直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朱允煐也該考慮再次找到一個可靠的工部主事了。
說起來六部當中,朱允煐最早控制的就是工部了。這么些年朱允煐在工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確實收獲到了足夠多的成效。
接下來的朱允煐肯定還會繼續重視工部,因為朱允煐知道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他知道先進的科技能夠為大明帶來更多的好處。會讓大明更加的富強,也可以讓更多的百姓吃飽穿暖。
只不過一直以來可靠的工部尚書,說不定就要換人了。
朱允煐也沒有更多的去傷春悲秋,很多的事情他現在也看得開。或者好些時候,朱允煐也不在乎一些事情,只要對大明江山社稷有利,朱允煐就可以不在乎一些事情。
取舍,對于朱允煐來說一點都不難,他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他知道一個合格的皇帝應該做出什么樣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