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文武百官還算清醒,他們知道在一些大勢方面,他們也確實阻擋不了,他們也算是認清楚了現實。面對大權在握的強勢皇帝,這個時候還是不要以卵擊石了。
畢竟遷都這個時候,英示皇帝似乎也是占據著大義。這也是洪武皇帝在位的時候就制定的國策,英示皇帝現在也就是在進一步的完善洪武皇帝制定的政策而已。
再久遠一點,很多人都知道洪武皇帝對于應天府作為都城的不滿,應天府為都城也只是權宜之計。這件事情很早之前就有了定論,很早之前北平府建都了,就算是讓人知曉了最終的結果。
洪武皇帝在位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到現在也十多年了,自然也就意味著這些事情確實沒必要繼續犟,大家也確實知道這樣的事情真的阻擋不了。
所以這個時候也就需要聰明一點,在明知道無法阻擋的時候,也就不要螳臂當車了。
最多也就是小小的發泄一下情緒而已,最多也就是稍微的添一點亂而已,真的沒辦法影響到大勢,自然也就意味著很多的事情也就接受吧。
對于文武百官們來說,他們都知道這些事情沒辦法阻止,那么也只能接受。而對于很多的宗室女眷來說,這個時候也就是要哭訴一番了。
很多的朝廷大事對于她們來說也是比較遠的,她們看起來也不需要特別敏感。
在這些宗室女眷看來,北平府到底是苦寒之地,哪里有江南富庶。更何況宗室雖然身份特殊,可是應天府到底也是陪都啊,宗室在這里安置也不是不能接受。
這要是一哭二鬧的,說不定就讓皇帝改變了主意。哪怕是被皇帝疏遠也沒什么關系,畢竟這些宗室也都知道他們的身份,他們也不指望著能夠在朝堂上有更多的話語權,他們更是沒有什么仕途可言,自然也就沒什么好在意的。
只要過好了自己的日子也就足夠了,其他的事情對于他們來說也確實是多余的。
只要不鬧出太大的亂子,宗室就算是被皇帝疏遠也無所謂,皇帝也對他們沒有太多的辦法。
所以這個時候也就意味著徐妙清有的忙了,不少的宗室女眷確實見不到朱允煐,那就只能在徐妙清這個皇后跟前哭訴了。
再現實一點的來說,那些親王之類的也不好在朱允煐跟前鬧。就讓她們的妻女去哭鬧,這樣也不需要擔心失了體面,也不需要擔心被一些言官彈劾等等。
這么一想的話,女眷這個時候去哭鬧更加合適。真的要是能夠因此留在應天府,那就賺大了,那就算的上一些宗室的終極追求了。
而徐妙清這個時候就算是頭疼不已,可是這個時候也確實需要處理好這些事情。這也是皇后的責任,安撫好這些宗室女眷,這些事情就是皇后該做的事情。
這些事情自然也就不需要朱允煐去操心,徐妙清這個皇后能夠處理好這件事情,她這個國母可不是擺設。哪怕一些宗室女眷按照輩分來說,也是長輩,不過很多的事情也不是輩分就能說事的。
說到底就是國策在這里,所以可以小小的鬧一番,這要是真的胡攪蠻纏,那必然也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哪怕一些宗室女眷里頭也有一些頭發長見識短,或者是一些潑婦。但是大概的分寸,這些人也是心里有數的。
徐妙清這些年其實小媳婦也不好過,早些年老朱在位,后宮里也多是老朱的妃嬪。所以徐妙清很多的時候,實際上也是要稍微的收斂一些,不太好管教。
再者就是輩分這樣的問題,也確確實實需要考慮到,朱允煐這都是老朱家的第三代,前頭一大堆叔父、姑母的,一個個的也都是長輩,自然也就意味著還是需要注意點。
而現在老朱不在了,皇宮里頭自然也就是以朱允煐和徐妙清為主了。
在這個時候想要去做一些事情,自然也就是名正言順的了,處理一些事情也更加堅決了。
練瓊瓊看到朱允煐,也覺得非常開心。至于朱如意看到朱允煐,那就是更加的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