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來有建康、金陵、應天等諸多稱謂,明朝建立之初,當時還被稱為金陵的南京曾經是明朝的帝都,但是在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不僅將金陵改變南京,而且還遷都北京,將南京改成了留都。
雖遷都北京,但南京依舊保留了全套的行政部門以及編制,只是相比起北京,南京的六部權力要小得多,被稱為南六部,多被用來安置一些閑散退休或者被貶斥的官員。
縱使如此,南京也十分的繁華,還沒走近,便見到在高大的城墻之下進進出出著形形色色的人,遠遠看去,是一片黑烏烏的人頭。
慢慢走進,只見南京城墻十分高大,足有四五丈高,青色的方磚,方孔的箭垛,寬闊的跑門道,林立的城樓,站得筆直的士兵,都顯示著這座城市的威武。
楊重隨著入城的人流走進城內,只見里面街道寬闊,足以讓四五輛馬車并排而行,而街道的兩旁則店鋪林立,還有雜耍、賣藝、小攤小販之類的隨處可見,一點也不輸于現代的街市。
在街道上逛了一會兒,看到已經快到中午,楊重便找了一下,而后朝著一家名為天香居的酒樓走了進去。
“咦,道長,您來了,請問幾位啊?”楊重才剛一走進來,一個店小二般打伴的伙計便一臉笑意的走上來,一雙圓溜溜的眼睛打量了一下楊重的衣著,而后笑著問道。
楊重看了一下,發現一樓已經坐滿了客人,便道,“還有位子嗎?”
“有,有,二樓還有雅座,道長請跟我來!”店小二笑了笑,隨后走到前面帶著楊重二樓。
跟著店小二走上二樓,楊重發現相比起擺了足有近二十張桌子而十分擁擠的一樓來說,這二樓擺了八張桌子,而且到現在也只坐了一半而已,十分寬敞。
當然,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下面的人不想上來,而是因為酒樓中的所謂雅座是有一個固定的消費額度,而且若是沒有達到固定的消費額度,而需要繳納固定的錢數。
掃了一眼樓上此時的客人,楊重對這些人的身份就有了一些猜測,靠近左邊的兩桌,坐著幾個身穿青衫的男子,看起來應該都是所謂的讀書人,而靠近樓梯那邊的那桌,都是穿著綢布的中年人,應該是一些商人,而靠近里面街道窗口的那一桌,則坐著三個身穿布衣的中年漢子,他們的旁邊都放著一個用布條著的長條形包裹,腳邊還放著一個斗笠,看起來不像是普通人。
這個時候,那邊那桌的一個身穿黑色布衣的漢子似乎感覺到了楊重的目光,轉過頭來雙眸正好對上楊重的目光,頓時之間,楊重像是感覺到兩道如利劍斬來一般,竟讓他感覺到雙眸微刺。
“好銳利的目光!”感覺到這道目光,楊重心中一凜,但卻沒有退卻,而是又望了一眼那漢子之后,這才朝著那漢子微微一笑,收回了目光。
“怎么了?!”旁邊兩個漢子在看到黑衣漢子突然停下而望過去的目光,全都一驚,伸手朝著旁邊的長條包裹伸了過去。
“沒事,別動,只是見到一個有趣的人而已。”黑衣漢子擺了擺手道。
“是那個道士?什么來歷?”一個蓄著胡須的漢子看著已經跟著店小二走到離他們兩桌遠的窗邊桌子站下的楊重,低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