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飯時,謝政堂坐下后,端起碗,喝了口粥,又用筷子夾了根咸菜送進嘴里,嚼了嚼,嚼爛后咽下,隨后吩咐自己媳婦:“貴遠今年都十四了,不小了。你抽空去趟鄰莊找找薛叨叨。要是她知道合適的閨女,讓她給說和說和。”
謝潘氏馬上咽了口里的飯,說:“我吃完了就去。”
薛叨叨是遠近聞名的媒婆,方圓幾十里哪有不認得薛叨叨的。誰也不知道薛叨叨有沒有大名、大名是啥。她娘家姓薛,整天沒完沒了地叨叨,認識她的人背地里都叫她薛叨叨。她婆家姓許,大兒子的小名叫申子,當著她的面,小一輩的叫她許嬸,比她小的同輩的叫她許嫂,比她大的、輩分大的叫她申子媽。
謝潘氏最不愛去的地方大概就是薛叨叨的家了。薛叨叨愛叨叨,得空就找人叨叨個沒完沒了,得空就跑來跑去地到處保媒拉纖,可從不抽空拾掇拾掇自己家的屋里屋外。外人到了薛叨叨家,站在院門口要先掂量掂量踩在哪往里走。可自己男人發話了,謝潘氏哪敢怠慢,吃了飯,掂著小腳去鄰莊找薛叨叨去了。
這幾年,可能是歲數大了,別說出莊,就是本莊,謝潘氏都懶得轉轉。在院子呆膩了,謝潘氏頂多擰著小腳走出院門,在院門前站會。要是有過路的莊里人,謝潘氏就拉上人家聊上一氣。要是沒有過路的人,謝潘氏就向前望望,向左望望,向右望望,在院門口站上一氣。站得腿發軟了,謝潘氏就擰著小腳走回院子,回自己的屋里,或坐著或倒著歇會。
幾年沒出莊的謝潘氏終于出了莊。出莊后,看著地里一捆捆的撂倒的金黃色的高粱稈、路邊和遠處大樹上的金黃色的樹葉、望不到邊的藍藍的天空,聽著路邊樹上的麻雀的嘰嘰喳喳的叫聲、微風刮得樹葉和樹枝發出的嘩嘩的響聲、地里正忙著往車上裝一捆捆高粱稈的人們的說笑聲,迎著一陣陣撲面而來的清涼的秋風,謝潘氏好像又回到了年輕的時候,走起路來也格外有精氣神了。下了一個緩坡,又上了一個緩坡,穿過一大片平坦的收割完的莊稼地,就到了鄰莊。
一進薛叨叨家的院子,謝潘氏皺皺眉。薛叨叨家的院子兩邊亂堆著幾堆高粱桿子,滿院子是被牛叼得和踩得亂七八糟的高粱桿子,高粱桿子上和漏出的地面上隔不遠就一灘牛糞,雞糞、鴨糞、鵝糞更是到處都是。牛大概被牽出去干活去了,一群雞、鴨、鵝滿院子亂走著,還時不時地叫著。見謝潘氏進院,幾只鵝抻直了脖子仰著頭邊向謝潘氏走來邊呱呱叫著,咯咯叫著的雞和呱呱叫著的鴨子連跑帶顛地躲著謝潘氏。
忙著秋的好多日子沒得空和別人叨叨的薛叨叨正在房前用簸箕簸著紅豆,干得正心煩,見謝潘氏進了院,心里樂開了花,把手里的活馬上放下,迎上去。這些年,薛叨叨沒少幫謝家的忙,也沒少拿謝家的、吃謝家的。薛叨叨對謝家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猜算到謝潘氏是為她三孫子來的。
還沒等謝潘氏開口,薛叨叨說:“謝嫂,你這么大年歲了,這大老遠的咋還自己跑過來了。你有急事,讓人捎個信,我還能不趕緊著過去?說真的,我家地里還有點活沒忙活完,我正尋思著忙完了秋就去你那。眼瞅著你三孫子也該說媳婦了。”
謝潘氏被薛叨叨說得心里暖呼呼的,感激著,說:“申子媽,貴遠說媳婦的事,我還沒過來說,你就給操上心了,我得咋謝你呀!我來就是為貴遠說媳婦的事,貴遠說媳婦的事哪能不靠你呀!我們老謝家多虧了你幫忙,你幫著說和娶過來的兒媳婦各個讓我和老爺子順心。”
謝潘氏本性是個能說會道、精明能干的女人。自打嫁給整天沒個笑模樣、把自己媳婦的話當屁聽、平日沒事從不搭理自己媳婦的謝政堂后,謝潘氏幾乎沒得空施展自己的能說會道、精明能干的本事。跟前沒了自己男人,沒了那張從來沒有笑模樣的臉,不用一個勁端詳那張從來不變個表情的臉來揣摩他心里到底是咋想的,謝潘氏自如多了,說話、辦事一點都不比薛叨叨差。
薛叨叨笑著說:“謝嫂,有話屋里說。”
謝潘氏想了想,也笑著說:“這天不冷不熱的。申子媽,咱們就在外面說?”
“那也中。”薛叨叨笑著說完,馬上遞給謝潘氏一個板凳,說:“那你就坐這。
謝潘氏有一次進過薛叨叨家的屋里。進了屋的謝潘氏不僅皺了皺眉,還不得不緊了緊鼻子。
一進屋門,臭、腥、臊味混雜著撲面而來。你要是閉著眼睛,你都難辨到底來到了啥地方。肉市?不對;魚市?也不對;牲口市?還不對;茅房?更不對;……反正能夠想到的地方都不可能散發出那種氣味。
灶間整天煙熏火燎的,黑黑的墻和棚還說得過去,可里屋的墻和棚也亮堂不到哪去。
人過灶間,驚起一群在油膩膩的鍋臺和案板上覓食的蒼蠅。里屋,還攤在炕上的夜里蓋的被子要多埋汰有多埋汰,也不知道薛叨叨夜里咋往那埋埋汰汰的被子里鉆。用過的碗筷還堆在炕桌上,成片的蒼蠅或來回在碗、筷、桌面上走動或在四周飛來飛去,碗里剩下的和掉在炕桌上的米湯和菜湯更是蒼蠅們扎堆的地方。一只大黑貓正在地上玩耍著一只已被咬死的血肉模糊的耗子,……
進過一次薛叨叨家的屋,謝潘氏再也不想往薛叨叨家的屋里進了。
倆人坐下后,薛叨叨忙著說:“我頭忙秋回了趟劉各莊的我娘家,去我娘家莊的開油坊的老劉家買兩瓶香油好帶回來,見到了老劉家的大閨女。那閨女長得忒俊了,哎呀,那個稀罕人的模樣,要多俊有多俊,待人接物也沒挑。我從老劉家出來,就向和我一起去的娘家嫂子打聽那閨女。我娘家嫂子說,那閨女大名叫玉娥,今年十七,這些年幫襯著她父母,屋里屋外樣樣拿得起放得下,還做得一手好針線活。老劉家雖沒你家過得殷實,可也說得過去,和莊里人相處得好得呃。還有,我們莊的老郭家的閨女今年整十六,……”
薛叨叨一口氣說了四個閨女,謝潘氏一一往心里記著。
等到薛叨叨停下來喘口氣的時候,謝潘氏馬上插嘴說:“我家的事你也知道,大事小情都是老爺子說了算。我得回去和老爺子學,太多我也記不住,你撿你最稀罕的說。”
薛叨叨接著謝潘氏的話馬上說:“我最稀罕這四個閨女,那就讓老爺子先尋思著,不成我再給你三孫子尋摸著。”
謝潘氏又聽著薛叨叨閑叨叨了一會,天也快黑了。謝潘氏忙說頭黑得趕回去,終于可以不聽薛叨叨閑叨叨了,擰著小腳回自己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