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急給劉玉娥去病的謝李氏,從老爺子屋一出來,沒顧得上去謝王氏的屋里和謝王氏說上一嘴的該有的禮數,就擰著小腳去了前院,找到了正在喂牲口的王寶銀。
見到王寶銀,謝李氏從胯兜里摸出一把錢,遞了過去,說:“寶銀,知不知道于大拿住哪?玉娥病成這樣,桂芬爺讓你趕緊著過去把于大拿請來。”
“中。”王寶銀接過錢,揣在胯兜里,也沒說知道還是不知道于大拿住哪,只應了一個中。
謝李氏又說:“桂芬爺還讓你明個吃了飯拉二嫂去趟丁家河的廟,回來順便去趟劉各莊玉娥的娘家報個信。桂芬爺說,怕是玉娥娘家人要搭車過來,明個套騾車去。”
謝李氏說這句話時,王寶銀邊聽著謝李氏的話邊忙活著手里的活,連應一聲都沒應一聲。忙完了手里的活,王寶銀就去套驢車了。
王寶銀的上個東家有個傻丫頭。王寶銀在上個東家扛活時,有兩次,傻丫頭犯了邪性,見誰打誰,見啥砸啥。王寶銀替上個東家請過兩次于大拿。去請于大拿,對王寶銀來講,是輕車熟路。
王寶銀套上驢車,坐在車沿上,吆喝了一聲,驢就拉著趕著車的王寶銀離開了謝家大院,出了程渡口莊,在鄉間小路上往西跑了半個多時辰,就到了于大拿住的四合莊。在莊里,王寶銀趕著驢車轉悠了轉悠,就轉悠到了于大拿住的院套。
于大拿沒有像王寶銀講的故事里的俠客那樣浪跡天涯、游走四方,而是一人借住在朋友的破舊院套的西廂房里。可于大拿畢竟是一位英勇威武的神漢,肩負著方圓幾十里的降妖驅魔的重任,具有著像王寶銀講的故事里的俠客所具有的各種氣質和做派。
王寶銀進到于大拿住的屋時,于大拿正仰臉躺在鋪蓋上,右腿放在支起的左腿上,左手放在頭下,右手搖著邊沿都破碎了的蒲扇,嘴里哼著昨晚剛聽來的大鼓書的調子,右腳隨著嘴里哼哼的大鼓書的調子顫顫巍巍地晃動著。聽到有人進了屋,于大拿扔下蒲扇,起身。于大拿把屁股一扭再一挪,就坐到了炕沿。于大拿用倆腳在地上探到了鞋子,往前一用力就把倆腳伸進了鞋子里面。
進了屋的王寶銀沒說一句話,走到桌邊,從胯兜里摸出一把錢,啪地一聲拍在了桌子上。于大拿也沒吭聲,起身走到桌邊,看都沒看錢一眼,更別說數了,哐地一聲拉開了抽屜,把錢用胳膊嘩地一聲劃了到了抽屜里,又哐地一聲關上了抽屜。
把錢劃了到抽屜里后,于大拿還是沒有任何言語,抓起放在炕上的早已準備好的裹著做法事必備的各種神器的布包,放在早已準備好的另一塊四方布上,把四方布的一對對角一系,斜背在后背上,再用四方布的另一對對角在胸前系了個大大的死結。此時的于大拿儼然是正要出征疆場的勇士,雖沒豪言壯語,更沒壯行酒,可有的是勇往直前、絕不退縮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