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是學術機構,醫療機構,疼痛學和麻醉學專家,許多人都得知了這篇論文。
著名的《麻醉學》,《疼痛》,這些頂級期刊的主編們紛紛打聽,這個ShunYang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們想向ShunYang約稿。
可惜SCI索引里面,只收到寥寥幾篇,一個是《PLOS-One》這種開源期刊的第一作者,另一次是《PlantMedicine》的一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影響因子都很低,再一深入打聽,ShunYang竟然是個23歲的年輕小伙子!
“23歲的年輕人,震驚全球的麻醉界,這讓浸淫疼痛學多年的教授們怎么想……”
“真的是天才,而且是好運的天才。”
“世界疼痛學歷史上,將會記住這個名字,ShunYang,他會成為阿司匹林的發明者費利克斯-霍夫曼一樣的人,被世界記住。”
好幾個編輯都只能感慨,約稿估計是沒戲了,楊順就像是石頭里蹦出來的一樣,憑借一個貓薄荷草,寫了三篇論文,幾乎把貓薄荷這座金山給挖空了,而且最后一鎬,還挖出了璀璨的鉆石,亮瞎了全球同行們的眼睛!
Nature出版集團高層更是直接電話打給中科院《CellResearch》總編裴總,詢問有沒有貓酮的后續研究,是否愿意在《Nature》子刊,甚至正刊上發表。
裴總當然不會輕易松口,這是國家機密,一切行動聽上面指揮,他早就接到封口令,很多敏感內容絕對不會說。
為此,華夏中科院身上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很多國外學術界的人看到論文,卻不知道雜志負責人的電話,最終全部找到中科院頭上來。
無可奉告。
還有這種事?
不清楚。
可能有吧。
我也是剛聽說。
是嗎,我連雜志都還沒來得及看呢。
哈哈,你這次不懷疑華夏人學術作假了?
等我研究研究,開完會了再給你答復。
中科院各種敷衍的回答,讓全球學術界完全摸不清楚頭腦。
國內,更是沸騰一片。
國內麻醉藥市場有一個極高的壁壘,不僅僅是技術,還有政治層面,生產,流通,銷售,定價,全部受到國家嚴格管制。
目前全年國內市場是130億,被十家企業瓜分,占據了97%,認福醫藥,嗯華藥業,桓瑞醫藥,這三家企業名列前三甲。
突然冒出來的貓酮生物,攜帶貓酮這種可怕藥物,如同萬鈞雷霆之力,強力粗暴地插入,讓同行們顫顫巍巍,心驚膽戰,如同身體被撕裂。
尤其是幾家專做全麻,以及中高端麻醉藥劑的企業,難受地差點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