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久等了!”
并沒有隨轟炸機返航的12架戰斗機一直盤旋在周圍,剛才炮火來得太急,都沒輪到他們發揮呢!
這回終于輪到他們了!
他們駕駛著戰斗機,像雄鷹獵食一樣俯沖到低空,操作著兩挺航空機槍,掃射著下面螞蟻大小四處亂竄的敵人。
哪里聚的人多,他們就往哪里打,不給敵人組織反擊的機會。
田中小太郎正是飛機低空打擊的受害者,他知道轟炸炮擊結束了,下一步肯定是步兵沖鋒。
按照日軍的應對模式,應該迅速組織兵力構筑防線,同時布置炮兵陣地進行反擊。
只是這些飛機比蒼蠅還討厭,嗡嗡嗡地就在他頭頂上方飛來飛去,時不時的打兩梭子子彈,拉出一道死亡線。
輪番的打擊下,他所在的聯隊指揮部已經被摧毀了一半,就連下的指揮作戰命令都變得困難了許多。
打擊還并不算完,已經有收割者撲上來收玉米了。
張飛舟是入伍的七年的老兵了,隨著部隊的擴張,資歷的累積,他也成為所部一營七連的三排長,手下也有三十多個兵歸他管。
仗他是打過的,圍剿土匪,收拾敵對的草原部落,甚至還當過雇傭兵,混進奉系的隊伍里南下見識了不少。
各種仗大小他也打過十幾場了,但是這種大場面,他也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遭遇。
不過,這并沒有讓他亂了陣腳,跟隨裝甲車協同作戰,這是演練了許多遍的動作,是經過演習考驗的,刻在骨子里了。
平坦的道路上,裝甲車行進的速度很快,不知不覺的就已經來到了日軍大營二三百米處。
第八師團是老牌師團,士兵都是經歷了嚴格訓練的,哪怕在這種輪番打擊下,都沒有絲毫潰散的跡象。
但凡還能爬起來作戰的士兵,基本上都是頂著還在嗡嗡作響的腦袋,開始向他們還擊。
可是效果只能說是可人,子彈打在裝甲車上,只會發出叮叮咚咚的脆響,便再沒有任何威脅。
能夠對付坦克的37毫米速射反坦克炮整個師團才有12門,輕型裝甲車一共12輛,這些都跟著師團走了。
沒有對付坦克的利器,只能玩集束手榴彈,用人命來填了。
不過,坦克還不急著往前沖呢!
“轟!”
停頓在200米處,張飛舟跟著的這輛坦克打出了第一炮,直接建功炸掉了敵方的一個火力點,一個機槍小組直接報銷。
坦克上的車載機槍也開火了,壓制敵人的火力,那種打在坦克上叮叮咚咚作響的聲音一下消失了七八成。
張飛舟跟在他后面的手下揮揮手,“構筑輕機槍陣地,擲彈筒三發連射,把地老鼠給我炸出來!”
兩人的機槍小組找了一個掩體趴下,提供著持續的火力。擲彈筒小組亦是如此,只不過三發榴彈打出去,躲在掩體后的日軍又趴了好幾個。
留下了一小半的人手掩護,坦克繼續往前開,勢要碾碎敵人構筑的防線。
而在這一段防線上的日軍小隊長田村和也,看著步步逼近的敵方坦克,一種悲涼的心情油然而生。
他所在的小隊,沒有碰上空襲,但卻被地毯式的炮擊打掉了四分之一的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