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人們最恐懼的,并不是山林間出沒的兇殘猛獸,而是能瞬間引發漫山大火的閃電,避無可避的洪水和完全無法預測的地動,每一次的天災降臨,都會在人間引發一場浩劫,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整個部族辛苦一年才攢下的食物瞬間便能化為烏有……
“所以,那時的人們,心中唯一信奉與崇拜的,便是天地的自然之力。他們相信,天、地、萬物皆有靈性,希望通過向上天祈求、向大地祭祀,來保佑自己能平安活下去。而這,正是薩滿教最初的起源。
“后來,在神農氏的倡導下,上古時期分散在中原附近的各個部族,達成了共識。他們召開了一次為期一個月的部族首領大會,由各部族長老與族長,根據上天的冥冥指引,從各部族中,選定兩支五感最為敏銳的小氏族,專司溝通天、地、萬靈之職,也就是當時的大祭司。以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上天賜予的恩澤和關于天災的警訊。而高氏一脈,便是當年被選出的兩族中的一支!
“根據部族大會的約定,擔任‘祀神’一職的氏族,不事勞作,不事獵戰,在各部族中可享受極高的待遇,但做為交換,‘祀神’氏族也被限制了自由和繁衍,每代只允許生育兩子,雖然女子不限數量,但婚娶都只能在彼此兩支‘祀神’氏族之間進行,以保證血統的純凈。
“為了更好的承擔起部族大會賦予的神圣職責,‘祀神’兩族也倍加精研天、地運轉之道和自然規則之法,并將每一個心得都詳細刻錄在大塊的獸骨之上,以供后人揣摩。
“由于不用從事繁重的生存勞作,‘祀神’兩族便將大量的精力用于鉆研上,如此積累數百年后,竟是圣賢倍出,誕生出了一批批極富智慧與強大能力之人。他們中的優秀者,甚至掌握了大地的脈動,能根據地氣的變幻,引導各族趨吉避兇;更能溝通鳥獸,驅使萬靈為人所用……
“但是,隨著千年的光陰流逝,中原部族漸漸分化,各族之間的戰爭越來越頻繁!這‘祀神’兩族,雖血脈相融,但終是賴人供養,最后不得不以黃河為界,南北分隔而居,歸屬了不同的陣營。好在兩族并未直接介入爭斗,反而變得更加封閉,各自閉門精研特長。
“高氏一脈的先祖便是黃河以北的一支,擅用山水地氣、占卜醫藥;黃河以南的一脈,則精于溝通萬靈,玄陣幻法。兩族私下偶爾也有交流,彼此始終沒斷了聯系。
不過,好景不長。為了占據更多的土地,居于黃河以北的華夏部族聯盟首領黃帝與黃河下游的九黎部族聯盟首領蚩尤之間,終于爆發了一場戰爭,雙方斷斷續續打了十余年,死傷無數,卻始終未分勝負,于是,便將主意打在了分別歸屬這兩個部族聯盟的兩支‘祀神’氏族的頭上。
“當時九黎‘祀神’一脈的首領名叫羊穜,因經不起蚩尤屢次三番的逼迫引誘,終于答應為之出戰。有了‘祀神’一脈的加入,戰局便開始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面!卻也為他這一脈埋下了禍根!
“當蚩尤再次出戰之時,羊穜率領族人,利用所學之術,驅使無數林間猛獸為蚩尤的大軍做前鋒。往往是黃帝的軍隊剛剛列陣,便被四面八方涌出的無數牛馬踩踏、虎豹撕咬,待得軍陣被沖散,蚩尤的大軍便緊隨其后,蜂擁掩殺……等到了入夜扎營之時,黃帝的軍營又時刻會被各種數不清的毒蟲、蛇蝎潛入營帳,噬咬、圍攻,以至敗退路上,勇士戰死、病死無數。
“一連數仗,黃帝屢戰屢敗,不得不退地求和。同時,他也差細作,暗查九黎部落的驅獸之秘。當得知竟有‘祀神’一脈相助之后,黃帝便親自拜訪了高氏先祖,高氏先祖不忍眼看一直供養著自己一脈的華夏族民慘死,萬般無奈之下,只好也率族中杰出之士相助黃帝。
“雙方大軍隨后在涿鹿相遇,再次拉開了戰場。不過,蚩尤和羊穜卻都未料到,此次黃帝的軍中竟也有‘祀神者’相助,而高家先祖則早已在戰場之上,依天時地勢,布下了一個極其龐大的天地殺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