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一片古雅建筑群落,讀書聲悠悠不絕:“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周安然駐足傾聽,片刻對著寧院長恭敬請教書聲之意。
寧院長停下了腳步,面色肅然,對著周安然說道:“方才你聽到的這一句話,并不完整,還有一句句首: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三句話出自我們儒家經典《論語·學而》,此書記載至圣先師與其弟子言行,三言何解?”
“學到的知識能夠有機會運用,這不是很讓人喜悅嗎?志同道合的人慕名從遠方來拜訪,還有比這更能讓人快樂的嗎?身懷才學卻不被認可,也不去計較生氣,這不正是君子所需要恪守的道德規范嗎?”
“這三句話代表了我們儒家弟子求學的基本態度,學只是為了追求自身的完善,樹立高尚的品德,能夠學有所成,并將之用于實際,都是令人喜悅的事情,但這只是學能帶來的一方面,有無皆可,不是我們學的主要目的。”
解釋完三句話的含義后,寧院長頓了一頓,略微猶豫后又補充了一句:“周安然,人不能著眼于眼前,而要放眼遠方天地。
仇恨只能作為前進的動力,勿要讓其支配你,多讀書,多明理,少言多做。”
拍了拍周安然的肩膀,寧院長邁步向前。
“受教了,多謝寧院長。”這是周安然第一次遇到有人如此認真的為自己傳道解惑,所以當即對著寧院長的身影,深深作揖,眼中滿是感激。
書院大門前,有一座牌坊,上首大匾四個以小篆書寫的龍泉書院虬勁有力,一筆一劃,如蛟龍之軀,霸道非常。
都說字如其名,想必寫下這四個大字之人也是如此吧,如蛟龍騰飛,威懾萬靈!
周安然深深凝視,又環顧兩側。
只見一左一右數根支柱撐起牌坊,飛檐翹角,其中最粗大的兩根柱子上還有兩塊匾額,上書一副對聯:凌虛山中龍泉生,白云深處書院藏。
這一副對聯特別簡單,就是市井販夫走卒見了也能明白是何意義,但恰恰是這簡單二字,卻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而龍泉書院奉行的宗旨便是微言大義!
毋須用極其晦澀華麗的語言闡述大道理,能夠用質樸通俗的話闡述出道理來才是讀書人應該做的。
儒家想要用儒家思想道理來教化眾生,使人人明理,行事仁義,和平相處,便正需要如此作為。
否則你要是對著那些大字不識幾個,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樵夫說什么之乎者也,滿篇咬文嚼字,他可能只當耳邊有幾只蒼蠅在嗡嗡亂叫罷了。
越過大門牌坊,書院道路兩側植滿了許多植株,諸如杏樹,桂樹,梅樹等。
此時夏天過去,漸入秋季,幽香四溢,撲入鼻中,使人心曠神怡。
樹梢枝頭早已掛滿花朵,粉色的杏花、淡金色的桂花,淡黃色、淡粉色的梅花順著微風飄零落下,鋪滿道路,看上去,仿佛多彩的地毯。
此刻,有幾個看上去約莫**十歲的孩童正在一名稍大一點的孩子指揮下,拿著掃帚清掃道路。
在見到寧院長后,幾個孩子立馬恭敬的作揖行禮。
“莫云歡。”寧院長對著那稍大點的孩子喊道。
“寧院長。”那孩子驀然抬頭。
“這是新來的周安然師弟,就暫且入你們初學班了,作為師兄,你可得好好帶下師弟啊。”寧青山抬手順撫頜下短須,囑托道。
“遵院長令。”莫云歡眼帶驚奇的望著周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