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殿之外。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左丞相,陳正儒。
“好!好一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此言乃是千古名言啊,許清宵,萬古之大才,萬古之大才啊!”
陳正儒第一時間驚嘆,別看許清宵這簡簡單單十四個字,但這句話的意義,卻無窮之大,因為這句話通俗易懂,又蘊含無窮大道理,即便是孩童也能知曉,極其適合教育這天下百姓。
很多時候,文學并不是他不好,而是學習程度極難,就好比朱圣著書,天下人都知道這是好東西,可天下百姓有幾個能看懂?
唯有讀書人才能看懂,而讀書人看懂之后,會去教書育人,會去教化百姓。
可這個教化多漫長?這個教化又有多辛苦?
可能你跟一個農夫說了三天三夜,他回過頭一覺醒來什么都忘記了。
但這句話不一樣,既有警世之用,又包含了無數道理在其中,用一句話概括一切。
哪怕是再沒有文化的百姓,也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也可以教育自己的兒女。
這才是文字的作用,教化萬民,一句警言,卻能做到無數大儒都做不到的程度。
陳正儒頓時明白此話的含義,所以他才忍不住叫好。
“陛下,陛下,天降祥瑞,天降祥瑞啊,你看天穹之上,祥瑞無限啊。”
“大魏國運回來了,回來了。”
兵部尚書周嚴則無比激動地喊道,他指著天穹那一朵朵玄黃之云,大贊祥瑞。
不止是他,整個京都所有人都看到了這一幕。
百姓們感慨,露出喜色,讀書人們驚嘆,且有敬佩許清宵之才華。
十四個字啊。
十四個字便能引來天地異象,便能增加大魏之國運,這許清宵當真是萬古之大才啊。
大魏文宮當中,不少大儒看到這一幕后,更是沉默不語,尤其是陳心大儒。
他立于文宮之下,望著滿天祥瑞,不由自主道。
“天不生我許清宵,儒道萬古如長夜。”
“簡簡單單十四個,卻代表律法一切的道理,勸人向善,又警世天下人,這十四個字,勝過陳某一生才華。”
陳心感慨,他認為許清宵這十四個字,勝過他這輩子所有的才華。
此話一說,大魏文宮讀書人們皆然沉默,他們本想開口說些什么,可很多話卡在喉嚨,實在是說不出來啊。
因為這十四個字,的的確確會讓天下人明白一個道理,對后世之影響,無窮無盡也。
周民大儒則長長嘆了口氣:“許清宵若我朱圣一脈,這一脈將昌盛萬年啊!”
他無盡感慨,莫名之間有些后悔當日對許清宵有那么一點清冷,可這沒辦法,他立心便是為了朱圣一脈,唉。
正明大儒看到這一切,只是久久嘆了口氣。
“朱圣一脈,只怕真要迎來一位當世大敵啊。”
他如此開口,認為許清宵真會成為朱圣一脈的大敵,這個敵人,是學術上的敵人,學術之爭,對文人來說,自然重要。
如周民大儒一般,他雖欣賞許清宵,也震撼許清宵之才華,可他們都是大儒了,已經立心,為朱圣一脈,傳承圣學,哪怕許清宵有再大的才華,他們也要堅守自我。
一切的一切,無非是立場問題罷了。
“朱圣仙逝不過五百年,大魏不可能會有新的圣人,我等朱圣一脈,還可昌盛五千年。”
文宮當中,孫靜安攥緊了拳頭,他明朱圣之意,立朱圣之意,為朱圣一脈的死忠,他沒有任何惜才之說,在他眼中,一切違背朱圣之人,除之前四位圣人,都是他的敵人。
他絕不可能讓朱圣一脈,在這個時候落寞,無論如何,他都要讓朱圣一脈,再昌盛五千年,這就是他的明意,他的立心,甚至他著作的學書,也是闡述朱圣之意,讓天下人學習朱圣。
大魏文宮所有大儒的想法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許清宵用才華,再一次折服了天下讀書人,天下文人。
而大魏京都中。
永平世子慕南平看到天穹之上的祥瑞之后,再聽到許清宵這番話后,更是忍不住身子輕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