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改動,可以使工器更加方便,使用之人也更加省力,這才是器的作用。
前前后后許清宵改動了七處,一旁的陳正儒對工匠機械不是很懂,但也能看明白一點。
實在看不懂,一句許清宵萬古就完事了。
“陳大人,將此物給予工部,好好研究,這東西作用很大,若是做好了,可勝過耕牛,對大魏發展,極好。”
許清宵認真說道。
耕種器物這種東西,不要說達到與耕牛一模一樣的能力,哪怕是一半都不得了,畢竟耕牛也是需要休息的,但器物不需要。
而且耕牛價格昂貴,即便是大魏現在有錢,也做不到每家每戶一個,不僅僅是銀兩問題,數量就這么多。
大魏有多少荒田?又有多少農民百姓?一家一個肯定是做不到的。
“恩。”
陳正儒接過圖紙,而后點了點頭,他也明白此物的重要性,特意過來讓許清宵觀看,就是聽聽許清宵的意思。
“陳大人,發明此物之人,應當賞官職,賜千兩,聚賢館與天工閣發布公告,昭告天下。”
許清宵又加了一句,不過他不是吩咐的口氣,而是提議。
“這個吏部已經著手處理了。”
陳正儒也點了點頭,同時陳正儒說起第三件事情。
“守仁,你師父還在嗎?”
陳正儒詢問道。
“已經不在了,有事離開,不過還在京都內。”
許清宵給予回答,同時也有些好奇,不知道陳正儒好端端詢問這個作甚?
“明白了,守仁,待科舉結束后,你應當快點去大魏文宮,認真閱看圣人手冊。”
“這東西價值不凡,尤其對現在的你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有成圣的契機。”
“大魏文宮隨時可能會脫離,一旦脫離了,想來這些東西他們也會帶走。”
陳正儒出聲,提醒許清宵等科舉結束之后,去大魏文宮看一看圣冊,畢竟許清宵的下一步,就是成圣了。
聽到這話,許清宵點了點頭,不過大堂內無人,許清宵請陳正儒落座,緊接著神色嚴肅道。
“陳尚書,大魏文宮脫離,誰會走,誰會留?”
有一品在,許清宵也相信大魏文宮不可能這么快就敢走,原本以為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可現在許清宵覺得這一年內他們都走不動了。
真敢走,以吳銘的手段,也真敢殺。
不過許清宵還是要問一問,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聽到許清宵之言,陳正儒稍稍沉默,看到陳正儒沉默了,許清宵立刻出聲道。
“如若不好說的話,也無妨。”
許清宵開口,畢竟陳正儒終究是大魏文宮的人,有些事情不說,也實屬正常。
只是陳正儒搖了搖頭道。
“守仁,你想多了。”
“此事也沒有什么好說不好說,老夫雖然是文宮大儒,可自從老夫立言之后,大魏文宮就已經將老夫邊緣化了。”
陳正儒給予回答,他并不是不好說,而是在思考。
這話一說,許清宵相信,君子立言,代表著自己的立心,陳正儒立言,是大魏國泰民安,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立言,陳正儒才能成為丞相。
大魏的丞相。
否則的話,文武百官當中,憑什么陳正儒能成為大魏丞相?若說手段,百官當中比陳正儒手段要強的難道沒有?若說地位,大魏文宮難道就沒有大儒了?
說來說去,陳正儒之所以是最佳人選,是因為陳正儒既不是皇帝這方的,也不是百官這一方,更不是大魏文宮這一方,他站在大魏王朝這一方。
許清宵心念大魏百姓,天下蒼生,而陳正儒心念的是國家,自然他能成為丞相,但同樣的女帝防著他,大魏文宮防著他,百官也防著他。
也就許清宵可以不用防著他,因為理論上兩人的理念一致,算是志同道合。
“不過,大魏文宮雖然將老夫驅逐在外,但老夫在大魏文宮內,還是有很多消息瞞不過老夫的。”
“大魏文宮這一次是鐵了心要脫離,到時候真正能留下來的人,拋開別有用心,剩下不超過五位大儒,至于天地大儒,只怕就只有荀儒一個了。”
陳正儒給予回答,這是他的猜想。
“不超過五個大儒,天地大儒只剩下荀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