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接著往下說:
“川菜的特點是麻辣鮮香,有著濃郁的地方風格。”
“同時菜式調味多變、形勢多樣、醇香濃郁,以麻辣為主。”
“代表菜有麻婆豆腐、回鍋肉、口水雞...”
“川菜其實還分三派:蓉派、渝派、鹽幫派。”
“其中又分為...內江菜。”
等他們消化完,何雨柱開始動手:
“今天教的是麻婆豆腐。”
說完何雨柱四處看了看:“有誰麻婆豆腐的由來嗎。”
眾人紛紛搖頭表示不知。
何雨柱這時產生了一個想法。
他要推動中餐成為文化傳承,而不是后世所謂的服務行業。
菜系也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
而且可以悄無聲息的進行文化入侵。
我國的很多菜都有自己的故事。
后世西方發達國家及小日子國和剽竊國都將其列為傳承。
并為此感到驕傲,我國恰好的相反。
有句話怎么說來著,窮人的三大職業:廚師、理發、修車。
整理了下思路,何雨柱娓娓道來:
“相傳在清朝末期,成都萬福橋碼頭有一小館子。”
“老板娘臉上有麻子,人們叫她陳麻婆。”
“1862年有一天快打烊時,店里只有豆腐和牛肉沫了。”
“這時來了一伙人,要求陳麻婆做點下飯,又熱又便宜的菜。”
“陳麻婆急中生智,把豆瓣剁細,加上豆豉,放油鍋里炒香。”
何雨柱稍微頓了下觀察眾人的反應,見他們聽的入迷。
滿意的點點頭,覺得自己的想法沒錯,又繼續往下說:
“然后陳麻婆加了點湯,將切的2厘米豆腐塊放下,配上其他調料和炸酥的牛肉沫。”
“勾上汁,最后撒了一把花椒和辣椒面。”
“眾人吃的鼻子冒汗,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廣。”
“最后這道菜成了陳家的招牌菜,因為又麻又辣,老板娘又叫陳麻婆。”
“所以這道菜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后幾經波折,成了現在的麻婆豆腐。”
眾人議論紛紛,沒到小小的一道菜背后的故事居然這么精彩。
于是有人帶頭起哄:
“何主任您以后每道菜都要和我們講一講。”
這正和何雨柱的意,他笑著答應了。
故事說完,何雨柱邊操作邊講解:
“豆腐切塊,大蒜生姜切片,蔥切蔥花,肉切沫。”
“起鍋燒油,放入切好的料和麻辣醬。”
“肉炒好...加入白糖,撒上蔥花即可。”
來學習的人都有一定的底子,何雨柱講的又仔細。
二食堂的姚師傅恍然大悟:
“我說自己做的總是差了點,原來是少了湯底煮好。”
其他人也表示自己學會了,學會了。
接著他們不約而同的向何雨柱鞠躬表示感謝。
這一躬他們是真心實意的。
其中不少人也有拜師,但他們師傅可沒何雨柱講的這么仔細。
總是留一手,另外何雨柱也沒要求他們回報什么。
所以眾人才極為感動。
何雨柱示意他們安靜:
“廠里條件畢竟有限,各位如果想學好。”
“還是要下班后去找餐館練習。”
有師傅的還好,可以跟在師傅后面學。
沒師傅的苦著臉,問何雨柱能不能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