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夏母的姐姐便提議讓善兒做夏榮的童養媳,若是夏榮真的去了,待善兒長大后,便與夏榮成婚,再收養一個孩子,記在夏榮的名下,這夏榮也算有妻有子了,不過這夏母兩姐妹也不是狠心之人,善兒只需擔著夏榮妻子的名頭五年,五年后夏母便會重新為善兒選一門好的親事,陪嫁上幾畝良田和二十兩銀子,即便善兒年紀大些,也是能找到一門好的親事的。
若是夏榮活著回來,并帶回一個妻子,到時夏母便會將善兒認作自己養女,同樣陪嫁上幾畝良田和銀子,為善兒找上一門好的親事。
善兒心善,為了報答夏母的救命之恩,善兒便同意了夏母的提議。
夏榮歸家時,已是二十有三,而善兒那年十一,夏榮原本不想同母親胡鬧,也不想娶個小自己一輪的小女孩。
可偏生善兒執拗,夏母養了善兒幾年,也舍不得善兒離開,夏榮便只能面上同意了夏母的提議,但私底下想著的便是,待善兒長大后,一定不會真的想嫁與自己,畢竟自己與善兒的年紀差這么多,加之自己活不了多久,沒必要讓善兒賠上自己的一生。
可惜,夏榮起初打算的是好好的,但卻壓不住心底的躁動,隨著善兒的長大,說夏榮對善兒沒有想法,那是假的。
再加之善兒眼中藏不住的情意,這夏榮最后便只能遵從心底的貪念,娶了善兒。
不過好事多磨,夏榮歸家時,因受了重傷,為了養傷,夏榮帶回來的錢財,沒了幾年功夫便花的七七八八,這倒最后,夏榮身體是有好轉,但家中的錢財卻沒剩多少了。
為了養活家中的兩個女人,夏榮便拿著弓箭,進山當了獵戶,倒也能勉強能維持住生計。
錦呈縣縣中有一姓白的紈绔子弟,平日里仗著家中的長姐嫁與了知府作妾,便時常魚肉鄉里,無惡不作。
近幾年,也不知這惡少如何結識了一妖道,竟然有了些許修為,雖然只是練氣初期,但怎么說也算是步入了修士的行列,因為有了這份修為,這惡少的行為,便越發的猖狂起來。
惡少貪戀美色,卻有一奇怪的癖好,未出嫁的少女,惡少并不喜歡,專一喜歡那種嫁過人的少婦,最好是那種生過孩子的少婦。
惡少出門,通常都會帶上不少的惡奴,若是在街上見到貌美的婦人便直接擄回家中,若是婦人邊上帶有孩童,便也直接一起擄走。
因這一行徑,導致稍有姿色的婦人,都不敢隨意的出門,即便要出門也會跟家中的男人一同出門。
起初惡少并不在意,但后面發現街上再無年輕的少婦時,惡少便直接在街上擄走樣貌好看的孩童了,并對外揚言,讓孩子的母親自己上門來換,不然便直接賣了孩童。
因惡少與知府有關系,又加之惡少有修為,百姓們便敢怒不敢言,只能拘著家中的小孩,不讓其出門。
大堰村地處偏僻,雖知道縣中有一橫行無忌的惡少,但因為惡少從未來過大堰村,這村民便沒將惡少當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