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榮與善兒成婚后,善兒便給夏榮添了個“好”字,哥哥四歲,妹妹兩歲。
這日夏榮外出山中打獵,善兒與夏母在門后的菜地上澆水,哥哥夏致便和妹妹夏柔坐在門口玩耍。
姓白的惡少,原本是在錦呈縣內游蕩,看看有沒有落單的少婦或小孩,但縣中之人都知惡少行徑,故此少婦和小孩大多都躲在家中,即便有在街上行走的,也都是些體型彪悍的婦人,或年過十歲的少年。
因尋不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少婦,這惡少便帶著一幫惡奴,去往錦呈縣邊上的村莊尋找“獵物”。
這惡少除喜好美色外,還喜歡蛐蛐,時常都會帶著只蛐蛐在身邊把玩。
前些天惡少去過幾個村莊,只是前幾個村莊內惡少都未曾遇見過美貌的少婦,或者長相標致的小孩。
沿著路線惡少便來到了大堰村,這男人不在家,總歸要出些事情,到了午時,烈日當空,正好田間的菜地兩人也澆好了水。
善兒與夏母正想回到家中時,卻聽到門前有孩子的哭鬧之聲。
原來在進大堰村前,惡少的蛐蛐不知為何從籠子里跑了出來,于是惡少便帶著惡奴們在大堰村中,挨家挨戶的找,村中的村民自然不認識什么惡少,起初青壯的村民們拿起家中的扁擔、鋤頭阻撓。
但惡少仗著自己有些修為,便用靈力震懾住了村民,隨后反抗的村民便被一幫惡奴們,按在地上打了一頓。
惡奴們在村中肆意搜尋、到處騷擾,吵的村莊雞飛狗跳、人畜不安,一些年紀小的孩童經不起惡奴的土匪般的行跡,被嚇的哭了起來。
夏榮的家處在大堰村最靠近山的一邊,屬于大堰村最里面的那一戶,惡少進村時,由于相隔的遠,夏母與善兒并未聽到村里吵鬧的聲音。
其實蛐蛐的逃跑,就是惡少故意為之,其目的就是找個由頭,進入村民家中尋找美貌的少婦或長相標致的小孩。
夏致與夏柔原本是在門口玩耍,但聽到村中有孩子的哭鬧之聲,因為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夏致便朝村中走了一段路程。
待見到有幫兇神惡煞般的壞人,隨意的在村民家中翻找,夏致便立馬帶著妹妹夏柔往家中逃跑。
哪知惡奴們眼尖,見有兩個小孩逃跑,立馬便追了上來,兩個小孩跑的再快也比不上成年人的幾步,故此夏致與夏柔沒跑出幾步便被惡奴們逮到,抓著衣領一手一個,便將兩個小孩提了起來。
村中有村民見到,于是便跑上前去,抱住兩小孩說是自家的孩子,孩子貪玩亂跑慣了。
這村民名為夏喬,與夏榮乃是好友,這夏榮進山前,便囑咐過夏喬幫忙照顧下自己母親妻兒。
夏喬已知惡少此行的目的,故此便扯謊將夏致、夏柔說成是自己的孩子,夏喬的妻子已三十有余,惡少自然看不上夏喬的妻子。
但夏榮的妻子善兒,才二十出頭,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再加之善兒貌美,若是惡少見到了善兒,恐怕便會被這惡少強行擄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