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惜的是,善兒與夏母,并不知村中發生了何事,剛從后門進了廚房,便聽大門外有孩子的哭喊之聲。
于是夏母便和善兒一同走了出來,查看情況。
惡少原本聽這兩孩子乃是夏喬的孩子,便打算帶著惡奴離去,哪知見到了孩子的真正母親善兒,惡少便看的色心大動,硬是說自己的蛐蛐被善兒藏了起來,要將善兒和兩個孩子一起帶回府中,并向夏母留話,七日之內,拿一百兩銀子贖人,否則善兒與其兩個孩子,便抵給了自己做工,等哪日善兒與兩個孩子還清一百兩,自己便放了善兒與兩個孩子歸家。
村里人哪能讓惡少將善兒與兩個孩子帶走,夏榮一家心善,雖然家貧,但平日都會照顧村里老人或孤兒,村民家中有事,夏榮一家能搭把手的也會幫忙些事。
那些受過夏榮恩惠的人,自然是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善兒與兩個孩子被帶走。
明知惡少故意為難人,那村民們還是愿意湊些錢財,贖回善兒與兩個孩子,只是大堰村的村民向來貧困,即便是家中最富裕的村長家中,一時間也拿不出十兩銀子。
村民們七湊八湊,最終也只湊了四十八兩銀子。
惡少哪里會要村民的銀子,于是假意說道自己只要整數,一堆銅板,誰知道是不是真的夠四十八兩銀子。
既然村民能湊出錢來,那便等湊出整數一百兩后,換成銀票再來贖人,到時自己一定會遵守諾言放善兒與兩個孩子歸家。
村民們自然不肯,于是惡少與惡奴便與村中村民又打了起來,只是惡少仗著自己有些修為,而大堰村的青壯年也沒有幾個,打到最后村民們自然不是惡少的對手。
惡少雖然欺男霸女、橫行無忌,但卻從未對百姓下過死手,頂多將人打到站不起來,然后扔些錢財后便揚長而去。
這也是為什么惡少行徑如此惡劣,官府卻一直沒有將他抓走的原因之一。
夏榮歸家時,村中已是一片凌亂,村中的壯年大都臥倒在床,其家中婦人都在房中整理散落的物品。
夏母遭此橫禍,急病在床,夏榮得知自己的妻子兒女被抓后,幾欲要與惡少拼命,具被夏喬阻止,夏榮家中已無錢財,夏喬便帶著村民湊起來的六十兩銀子,來到夏榮家中。
原先的四十八兩,乃村民所湊,多出來的十二兩,乃惡少將人打到在地后所扔,村民們留了一部分錢財買藥,能余出來的,便都給夏榮送了過來。
有了這六十兩,還差四十兩,但夏榮知惡少不會信守諾言,于是打算一邊進山打獵,再采些藥材,一邊寫信給邊關的之前的戰友,希望戰友能念著舊情,幫自己度過這一段難關。
上山前,夏榮留下些錢財,便將夏母托付給夏喬,自己則是帶了弓箭、彎刀等器具便上了山。
一連幾日,夏榮都未曾從山上下來,直至第五日,夏喬才看到夏榮扛著具老虎的尸體走下山來。
夏榮的前胸后背血跡斑斑,臉上也多了不少抓痕,夏喬見狀立馬迎了上去,幫忙分擔了一些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