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仙見此道人,紛紛起身相迎。道人騎鹿至蘆蓬,眾仙道:“見過師叔。”
這道人乃是靈鷲山圓覺洞燃燈道人。此人輩分奇高,雖入闡教,卻與元始天尊道友相稱。只因當初道祖傳道天下,這燃燈道人也是紫霄宮三千聽道的道德之一。
雖入闡教,也不愿自降身份,與二代弟子為伍。于是元始天尊尊其為副教主,同自己同列。
眾人把燃燈道人迎進蘆蓬,尊于上座。
姜子牙起身說道:“老師今至西岐,弟子不勝感激。如今,無人主持大局,還請老師帶我等破陣。”
燃燈道人說道:“我此來,便為與子牙代勞。”燃燈道人毫不客氣,直言欲做主事之人。
楊拓見此,頓時對燃燈沒有了太多好感。其余眾人心中也是不悅。
這燃燈,也不問其他眾仙的想法,直接就把決定做了。雖然燃燈輩分高,按理是該他來做主。但是問都不問一句,好似根本就沒把眾人放在眼里,眾人心情能好才怪。
眾人一下就安靜了下來。片刻,才有文殊、普賢、慈航三位道人起身道:“師叔代勞,正合適宜。”
這才打破了眾人的尷尬情緒。楊拓見燃燈的行事風格,想來其在闡教也不太混得開,難怪會轉投佛教。
燃燈見沒有人反對,便欲與眾人商議破陣事宜。這時,有哪吒來報,言殷商有人來下戰書。
姜子牙看向燃燈道人,燃燈毫不客氣的吩咐道:“接下戰書!”
子牙遵言照辦。燃燈看過戰書之后,道:“回復十天君,三日后會戰!”
殷商一方得了回信,眾人各歸本陣,嚴陣以待。西岐這邊沒了一開始的興致,眾人皆不言語。
燃燈見此,也不在意。于是道:“這三日,我便為諸位講解一下這陣法之道。”
眾人自無不可。
燃燈道行遠在眾人之上,已至大羅金仙的極致,只差一步,便可跨入混元之境。
楊拓知道燃燈道人的機緣就在這西岐城外。乃是那峨眉山羅浮洞趙公明手中的“定海珠”。不過如今趙公明卻還未出山。
燃燈道人也是隱隱約約感受到自己的機緣就在此處,所以才會前來西岐。不然以燃燈的修為,是不會來趟封神這趟渾水。
燃燈雖然不受眾人待見,不過終究是老牌修士。一身修為不可小覷,入道又早,著實見識過不少陣法。
燃燈講道,雖無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卻也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深入淺出的講述了不少關于陣法的知識。
闡教一眾二代弟子,雖有收獲,但卻不多,畢竟有元始天尊教導,見識、能力都是不缺。
不過一眾三代弟子,確是收獲頗豐。畢竟三代弟子修道日短,很多知識還未得傳授。加之燃燈道法又高,見識比自家的師傅還廣。
除了一眾三代弟子,楊拓也收獲不少。他在心中已經對陣法形成了一個基本的認知,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框架。
所謂陣法,無非依照混元、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為基,地、水、火、風、雷等諸般攻伐手段為憑依,匯聚天地之力為己用的一種方法。
其主旨就是借天地之力為己用,增強本來就有的各種手段。不論是攻、防、困、迷、隱等,均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