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籍在慶云之中,放出無量金光,功德玄黃之氣彌漫,不斷的照耀著慶云之中的那柄道劍。
功德金光不斷的洗滌著道劍,散發出祥和寧靜的氣息,仿佛道在低語。
碧霞元君目不轉睛,牢牢盯著金光的所在。只見在這書籍的表面,書有史書兩個大字。
碧霞元君明白,這就是其所著之書。雖不明白這書籍,為何是這等模樣。
非金非銀,非銅非鐵,不是金箔,亦非玉書,更不是尋常使用的竹簡。
但是她明白,這就是一本書,只是不同于一般的書籍,必然有著不一樣的地方。
不過現在不是研究這些的時候,只見書籍緩緩打開,其上記載著密密麻麻的文字。
碧霞元君正想仔細觀看,卻見那史書之上,憑空浮現出一副畫卷。
畫卷緩緩展開,就將碧霞元君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了過去。
畫卷的開頭,記錄著女媧造人,人族誕生。這畫卷中的圖畫并不是一成不變,反而是動態的。
楊拓并沒有為女媧娘娘立傳,他還沒有這等資格。所以女媧造人也只是很簡單的圖畫,顯示的并不是十分詳細。
隨著畫卷展開,三皇五帝悉數登場。因為有著諸多人族先賢的相助,這些歷史記載的十分詳細。
隨著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人族不斷的發展,經過夏商周,直到如今。
畫卷不斷的展開,演示著人族的歷史。碧霞元君不需楊拓言語,她就已經明白什么是歷史,什么是史書。
到了此時,碧霞元君頭頂也現出一片慶云,慶云之中不斷的演化著她的道。
隨著碧霞元君現出頭頂慶云,本來是楊拓在演示史書,卻變成了兩人相互交流,相互論道。
碧霞元君作為老牌的大羅金仙,她自有自己的驕傲。楊拓毫不藏私的為其演示,她又怎能心安理得的感悟。
更何況,修道之人很少會欠人因果,這與修道不利。是以她也將自己的道演示一番,不愿意過多的欠下人情。
隨后,兩人都沉浸在無邊的大道之中。或聚散隨心,光芒萬丈,或劍氣縱橫,寒光凜凜。
碧霞元君,觀其名號與成道的地點,便知其乃是泰山之頂的一縷青色云霞得道。
她所演示的道,也多與此有關。霞光萬道,自碧霞元君的慶云之中映照著整個碧霞洞天。
在大殿之外,有許多的碧霞門人,都感受到了碧霞元君散發的霞光與楊拓所散發的金光。
一眾門人知道機緣難得,又不敢打擾。紛紛原地盤膝,仔細的感悟著從大殿之中飄散而出的道韻。
每一縷道韻都蘊含著楊拓與碧霞元君的道,二人的道還在不斷碰撞,交流。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楊拓與碧霞元君方才收回了頭頂慶云,兩人都是收獲非淺。
碧霞元君率先行禮,道:“多謝道友,道友之大道讓人沉醉,貧道獲益良多!”
楊拓還了一禮,真心的贊道:“娘娘之道,也是博大精深,讓人受益匪淺!”
二人相視一笑,這種志同道合的感覺,實是難得。一次交流,兩人都有了不小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