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再次共處一地,訴說別離之情,然而相聚總是短暫的。
1912年1月1日民國成立后,沈國棟由上海返回開封,首先為解決建立起義紀念碑及辛亥開封起義十一烈士善后事宜奔走呼號。他多次面見當時豫督張鎮芳(同時也是袁世凱的表弟),提出撥款遷葬烈士遺骨及建立烈士紀念碑的要求,后者迫于沈國棟的社會地位和各界的輿論壓力勉強應允,但提倡率先從民間募捐款項,剩下不足的部分由民國政府補齊。
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退位后,國內政治風云動蕩,既有北洋政府,又有南京政府。同盟會內部出現了分裂,一些變節分子倒向做著皇帝夢的袁世凱。官僚政客、立憲派、保皇黨人鳩占鵲巢,而革命黨人逐漸被架空和被邊緣化。
沈國棟和梁漢鼎繼續追隨孫中山,為討伐袁世凱復辟帝制發動“二次革命”。張鎮芳派出大批密探、軍警,偵緝革命黨人,凡有形跡可疑者立即逮捕。張鎮芳深知沈國棟的社會影響,惟恐夜長夢多,先斬后奏,下令將沈國棟于1914年1月28日殺害。
另一邊,梁漢鼎也因為策動湖南政變,反對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受到政府通緝,不得不變裝潛逃。在他的協助下,黎碧帶著時年六歲的獨子沈東洛,星夜離滬,躲避到江蘇海門縣她的娘家居住。
1916年,袁世凱過世,黎元洪繼任總統,曾在武昌起義時做過他部下的梁漢鼎這才不再被通緝,重新出山任陸軍部差遣。
那之后,國內局勢愈加糜爛,軍閥割據,人人都想在自己的地盤上做土皇帝,孫中山數次組織護法運動或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外國豪強視中國為肥肉,互相爭搶想要分上一杯羹。
1925年3月12日,身患重病、無力力挽狂瀾的孫中山功成未竟身先死,留下著名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再次誓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在推翻北洋政府及東北易幟之后,他名義上統一了全中國。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人,梁漢鼎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十分不滿,曾一度隱居于廬山,之后流寓重慶。而黎碧則在日本大舉侵華之際,變賣所有家財,帶著沈東洛避居香港,之后更是輾轉到了英國。
大綱寫到這里,民國的故事就告一段落,總算可以銜接兩邊后人的現代故事。
正好這時門鈴響了,李子琪給了飯飯一個眼風,示意他去開門。掃視頻掃得眼前都出了雙影的飯飯跌跌撞撞地起身,誰知沒過一會兒就兩手空空地回來了。
“咋了,不是咱倆訂的外賣嗎?”
“不是,說是從英國快遞過來的珍貴文書,需要你親自簽名。”飯飯雙手一攤,表示自己無能為力。
啊!李子琪一拍腦袋,一定是家明幫她找出來的材料了。她曾經拜托他回英國的時候一定要幫她問問看他的祖父是不是還保存著沈若青留下來的信件和日記。這段時間查史料查到頭痛,她都把這事兒給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