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這般無恥的舉措自然不會得到民眾的擁護,事實上,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都已經認識到了,當前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才是正途,但是蔣一意孤行,其他人也拿他沒法,這時候張學良站了出來。
在東北失守之后,張學良就把日軍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但是敵寇一步步侵犯疆土,蔣卻始終不許抵抗,于是張學良連同愛國將領楊虎城一起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蔣抗日,然而,這件事后,張學良卻遭蔣幽囚,失去了行動的自由,而這時,他才僅僅36歲,大好的光陰就這樣被迫虛度了。
總之,36歲后的張學良基本是在囚禁中度過自己的漫長人生的,一般而言,大好的歲月被囚禁于一隅天地,很容易抑郁成疾,再加上早年生活的放縱,就算張學良病死在囚禁生涯也不足為奇,但是張學良不僅沒有早逝,反而活到了期頤之年,這到底有什么訣竅呢?
幾次政府要員來北平,張學良理應前往車站迎接,由于毒癮發作,不能親往;而他與汪精衛交惡,其主要原因也是兩人在會談中,他每隔20分鐘就要離座注射毒品,使汪精衛產生張對其不夠尊重之感,嫌隙頓生。
這一時期的張學良活脫脫一個癮君子。外籍顧問端納初見他時,就覺得“這個人已病入膏肓,對他自己和國家來說,都毫無價值了”。
黃紹竑在北平會見張學良時,見他“骨瘦如柴,病容滿面,精神頹喪,大家都為這位少帥的精神體力和指揮威望擔憂”。
少年強則國強
看到張學良備受毒癮折磨,其摯友宋子文產生了勸其戒毒的想法。其實,此前有很多人都勸過張學良,但六七年的毒癮,如果不是有超常毅力之人,豈是一朝一夕可以戒除的?
張學良與宋子文交往時間雖不算長,但宋子文卻很了解他,知道他把國家的尊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宋子文把戒毒與國格、人格聯系到了一起,勸解他說:“漢卿,出國之前,我勸你一定要戒除毒癮,這不僅是為了你本人的健康,而且也關系到國家的體面觀瞻!你不要忘了,日本人叫我們是東亞病夫啊!”
時光會改變很多人和事。
1920年畢業于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于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
二、幽囚歲月
造化弄人總是難以捉摸的,張學良年輕的時候恐怕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被推到家國天下的最前面,做出兵諫這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