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碰到田小雨這條苗子,他正想勸對方跟自己學醫,這一個多月做的很好,卻沒想到轉眼間田小雨居然要踏入巫醫那條道。
(這個時候雖然有中西醫之爭,但西醫這個稱呼是中醫起的,巫醫這個稱呼,是當初西醫稱呼中醫的,認為沒有科學性)
前面說了,田小雨雖然性子溫婉,但骨子里卻是一個比較倔強強硬的人,只要你碰觸到她的底線。
而現在,她以為的未婚夫陳瀟就是她的底線,回來這幾天到處打聽陳瀟的事兒。
聽到了萬里迢迢從歐洲把40斤土豆背回來,培育出來并且收獲,一株土豆收獲六斤到十斤啊!
就算她是書香門第的千金小姐,也知道田間地頭作物的產量是多少。
6~10斤是個什么概念?
所以這兩天,她總是莫名其妙的偷笑,心里挺自豪。
而且,陳瀟的優秀,并不只是愛國并心性堅韌地把優秀糧種從萬里之遙的歐洲護送回來。
他還會練兵,能文能武的夫婿,她其實已經很滿意,很驕傲。
此時聽到朱醫生說她未婚夫不是個聰明人,頓時怒了:“朱醫生不妨打聽打聽陳瀟是誰,然后再去評判他是否聰明人!”
說完,傲然扭頭揚長而去!
沒有麻黃,甘草等藥材,怎么辦呢?
田小雨翻著筆記,突然在麻黃湯底下,也記著一條偏方:
“赤腳醫生多于農村田間地頭行醫,要結合現實,如果有找不到藥鋪抓藥的情況下,可以嘗試以下偏方。
風寒感冒,煮一碗熱的面糊湯,打一個雞蛋,如果有胡椒粉,多放點,油鹽合適,趁熱慢慢喝進去。
把汗發出來,發熱,頭疼等癥狀在發汗后就會退去。
肚里有食,身體就有力氣對抗感冒,身體就會很快恢復。”
誒,這個好!
面粉廚房有,胡椒粉,廚房也有,讓廚房幫忙做一份,再打個雞蛋進去。
掏出自己的小錢袋,拿出二角錢,算是這大碗面糊湯的費用。
端著面糊湯,來到門口,老漢已經被她叫人事先攔住。
“老伯,這是給孩子的,喝下去發發汗就好了!”
這個方法,解放后缺醫少藥的五六十年代還一直在用,效果挺好的,還編了句歌:“頭疼腦昏,面湯一頓”。
老漢一看那個大碗,是那種農村那種大海碗,滿滿一大碗的面糊湯,上面還有一個雞蛋。
感動的眼淚都出來了,不論是白面還是雞蛋,這都是過年吃的東西,平時都是拿來換錢的。
“我們哪能占醫院的便宜,你們八路軍都是老百姓的子弟兵,說治不了,那就是治不了。
面糊湯和雞蛋就算了,留給傷員吃吧!”
田小雨一看這哪能行啊!
“老伯,你趕緊讓孩子吃,這個湯里面都是藥呢!
吃完回去把汗發一下就好了!”
老漢將信將疑的接過,那孩子被放下來,本來不想吃東西的,但是看見了白面糊糊湯和那個雞蛋,頓時就感覺到餓了。
一大海碗子,竟然全部灌進去他那個小肚子里,吃的是滿頭大汗。
一半熱的一半因為胡椒面。
呼嚕呼嚕,灌進去一肚子面糊湯,完事兒之后,小孩竟有點精神了。
“趕緊回去!幸好你家不遠,不用走太久,回去之后不要吹風,把汗發出來就好了。”
朱醫生在遠處看著,對田小雨的舉動嗤之以鼻:“看來田小雨已經走火入魔,愚昧的學習了那本筆記上的方法。
笑話,如果喝碗面湯就能治感冒,那要醫生干嘛?”
他卻從來沒想過,他是醫生,卻對感冒沒辦法。
……
(有不相信的讀者老爺,可以找一個河南的館子,喝一碗正宗的胡辣湯,你就會發現,其實出汗是一件很爽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