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響完,祭拜結束。眾人踏過鞭炮的碎屑,趁著天未亮,各自回房歇息片刻去了……
任淑賢拉著女兒回房,邊走邊在內心感嘆:現在新年的各種祭拜,真是簡單多了。老太爺在時,拜祭儀式上,女人都是要靠邊站的。那時女人的任務就是給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穿戴整齊,監督準備干凈豐盛的祭品,把祭品擺上桌子,然后伺立一旁,等待拜祭結束,再把祭品撤下來……女人們除了勞碌外,所拜的對象也就只是長輩和尊輩。而現在,所有的相關拜祭活動都由統一人群完成了。看得出,每次拜祭,老太太內心除了虔誠外,還疑惑自己做得正確與否,畢竟她以前也是靠邊站的。她提醒自己,以后這些事要跟老太太好好學,否則老太太也走了,自己也須帶著妯娌們讓這個家像樣的過下去。
季元英推門進屋,剛才敬天的敬畏與虔誠頓時消散,轉而擔心紙錢燒得太少了,不知道他們父子們有沒有過年的余用,下次上墳一定多燒些過去。所以自己一定要好好活著,否者以后誰給他們送錢。她想到還有侄子可以依靠,梅爵似乎也不小氣,心里勉強安慰。剛躺下,又想到景沁然和自己情形相仿,不知道她今晚是不是也這樣倍加想念兒子和丈夫……
景沁然回到自己的房里,覺得屋內空蕩蕩的,回響著外面傳來的聲聲鞭炮響,她在想如果丈夫和孩子還在,這會兒屋內一定是人來人往,幾個孩子吵嚷不停……自他們離開后,日升月落日復一日,她感覺自己漸漸平息了憂思驚恐,漸漸沒了感觸……然而今夜,兩行冰冷的淚從眼頰滑落,她竟不覺。
新年里,不用勞碌奔忙的時間過得如此之快,一晃就從初一到元宵節了。元宵節晚上家家戶戶吃湯圓。吃湯圓也是一個過年的必經的儀式。
李家人多嘴雜,有人喜歡吃軟糯的食物,有人不喜歡,往年老太太寬容,不喜歡的人喝口湯也就罷了;然而男人們離開后,老太太要求每個人必須得吃,再是不喜歡,至少也要吃一個。這幾年,每次到了吃湯圓時,眾人就會看見季元英和李民源的吃藥般的痛苦吃相,大家就會忍不住哂笑起來。任淑賢這時就會笑著說:
“我真是想不明白了,這么好吃的東西怎么到你們嘴里怎么就那么難以下咽。”
吃過湯圓李姝婷、李姝嫻兩姊妹照往年一樣吵著要看煙花。韓章姁一聽狠狠瞪了兩個孩子一眼。老太太疼愛孫女,嗔怪三兒媳婦道:
“你瞪孩子干什么!領著她們出去看看,誰家放煙花,瞧瞧不就行了!”
“娘,煙花,以前在這個莊子里,也只有我們家才會放。而自從我們家的煙花沒有了,村里其他門戶和我們一樣,元宵節也只有一碗湯圓。出去哪里看去!”
聽韓章姁這么說,妯娌們都依稀看見暮色降臨,全村子里人站在李家的墻里墻外,等著李家院內院外紅紅綠綠的耀眼炫目的煙花升起,大人小孩跟著李家一起熱鬧的場景。
元宵節晚上,吃過湯圓,看到月亮升起,眾人照舊觀賞了一會兒便散去。李家莊子沒有一戶放煙花的,簡單的吃一碗湯圓,年就算是過完了。
夜漸漸深,清白的月亮皎皎升高,白茫茫的光線白紗一般照撫著李家大院。朦朧的院內斷斷續續傳出嗚咽的哭泣聲,梅爵睡意模糊中被驚醒,起來細聽,辨認出是二嫂在哭。她披衣站起來,想過去安慰安慰,穿好衣服,向前走了幾步又停住了,突然覺得自己過去純碎是多余的。其他嫂子們未必睡著了,但是她們都不起來,并不是無心,而是無能為力。二嫂悲苦的是自己孤家寡人,誰能幫她改變現狀?誰能幫她達成心愿?沒有。其他人自我尚不能自救,又如何幫她。白天,妯娌們舉止言談盡量保持常態,深夜,滿腹委屈再也無法阻擋,涌流而出。她退回去,悄悄躺下,反復琢磨:也許幫她們轉移思念的苦楚,就不要讓她們閑著,白天多動,夜里也就少些輾轉難眠的悲切攪粘的時間。
過完年,日子又恢復了從前的模樣,以至于讓人疑惑,這年究竟過過了嗎?忙碌虔誠的敬祭按時進行了,為什么生活卻不見什么改變呢?李家莊子除了李家外,都期盼改變,但是李家人卻大多期盼不變,尤其是老太太,她只期望家里人人安好,或者能再多些人,除此外,她不奢望改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