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在陳墨的統治下埃及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期。
蘇伊士運河的拓寬工程靠著近百萬亡靈勞工的努力,在一年之后宣布完工,而拓寬之后的蘇伊士運河通航能力較之原來提升了一倍還多,陳墨所掌握的35%的股份,為他帶來了相當于原本蘇伊士運河70%的巨額收益。
這筆錢陳墨并沒有納入自己的口袋,而是交給了埃及政府作為財政收入,并且用于國家建設。
有了這筆資金的注入,加上杜邦集團的投資,埃及政府很快在阿斯旺地區建立起了一座小型石油化工廠與一座兵工廠,并且在亞歷山大建造了一座小型造船廠。
之所以不是一開始所設想的大型工廠,自然是埃及本身的環境和條件跟不上,需要一步一步的慢慢發展。
這三年時間里,能夠把工廠建起來,把架子搭起來,已經是非常不易的事情了,畢竟埃及這種被殖民統治的國家,著實缺少可用的人才和高素質勞動力。
不過這其中,石油化工廠和兵工廠雖說都是杜邦家族支援建設起來的,但使用的技術卻是來自于陳墨。
在上個世界吞了安布雷拉一個基地,還是用于武器生產研發的基地,陳墨怎么都是撈到了不少技術的。
其中化工方面的技術比較少,基本都是用于軍工生產的一些化工制品的相關技術,而且受限于現在的工藝水平,大部分很難制造或者只能依靠實驗室,但還是有一部分比較基礎的化工制品可以生產,這些也就成了化工廠的主要產出。
而軍工方面,陳墨吞下的基地里頗有一些武器方面的研究人員,他們綜合歷史上幾款比較成功的武器設計出了一款不錯的半自動步槍,作為軍工廠的主要產品。
目前埃及軍隊已經開始列裝,軍工廠的主要生產訂單也是來自于此。
這并非是陳墨不肯給自己的軍隊裝備自動武器,而是對于現在的埃及軍隊而言,大規模列裝自動武器還不是時候。
換句話說,就是埃及政府目前還承受不起全面換裝自動武器所帶來的后勤壓力,只能先用半自動步槍頂一下。
然而即便如此,埃及軍隊的戰斗力也有了相當不錯的提升,尤其是軍工廠生產的并不只有半自動步槍這一種裝備,火炮、裝甲車、坦克,甚至是飛機,陳墨其實都有技術。
只不過目前的阿斯旺的兵工廠受限于規模,只能生產半自動步槍和小口徑步兵炮與迫擊炮而已。
而英國人承諾修建的第二道水壩也在亡靈勞工們的辛勤勞作之下得以修建完成,并且配套的水電站也一樣修建完成,也正因為如此,工廠才會選擇修建在阿斯旺地區。
之前就已經說過,電力供應是工業發展的基礎,阿斯旺地區有著埃及最大的水壩,建成水電站之后便可以為工業發展提供充沛的電力,自然這里也就成了最適合建造工業設施的地方。
陳墨的計劃是圍繞阿斯旺地區興建一座工業城市,而現在的化工廠和兵工廠只是這座工業城市的基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