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洋集團以及天元星文明的第二代超時空發動機技術。
第一代超時空發動機技術,是六十年前誕生的曲速發動機。后來我們的技術雖然發展很大,但其核心依舊是曲速技術。
曲速技術,是一種超三維技術。
但現在的時空波發動機,是一種準四維技術。對,準四維,暫時我們依舊沒有真正的達到四維的高度。目前只能說可以借用一些四維的力量,而且僅限于引力弦。
此前已經對實驗性質的時空波發動機做過幾次測試,相同負載下,每1000光年的能耗,竟然只有當前最好的曲速發動機三分之一。以后隨著技術成熟,預計可以降低到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
現場不少人都發出驚呼,連劉欣雨都忍不住驚呼。
進入星空這么多年了,大家當然明白能耗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是什么概念。
當前的星空雖然繁華,周天大陣核心范圍直徑約8萬光年,其中國家無數、修行者猶如海沙不計其數。
但大家對能量的利用,卻很是有些可憐。
靈氣,來自于對生命行星的改造,其直接來源是地核;而地核的能量來源是核裂變。
星辰之力,來自于恒星,主要是周天大陣的影響;后來大洋集團有了恒星改造技術,但說穿了還是利用的核聚變的力量。
在飛船技術上,用的一直都是核聚變。
直到大洋集團技術爆發,最近才有了冷核聚變,但戳穿了還是核聚變。
目前整個周天大星系對能量的利用,已經觸及到了天花板,核聚變就算是頂點。
至于說科幻作品中的暗物質能量核心、反物質反應堆、準四維的時空潮汐能量站等,都只存在于幻想中。
總之在當前的現實技術下,飛船的性能幾乎難以大規模提升了。因為能源本身就是最大的限制。而各種材料技術又脫胎于煉器手段,同樣幾乎觸及了天花板。
當前戰艦有兩大能量消耗系統:超時空飛行的動力系統,以及武器系統。至于說維生系統等消耗的能量,幾乎可以忽略。
在正常航行中,超時空飛行的能耗,幾乎占據飛船能耗的八成;剩下兩成是冷卻、防御等。
在飛船戰斗過程中,哪怕不進行超時空飛行,武器系統能耗幾乎可達飛船的六成;另外四成是飛船的穩定、防御、冷卻等。
可以看出來,綜合能耗中,超時空飛行是大頭。
若有一種技術可以讓超時空飛行的能耗降低一半,哪怕別的技術都不做改變,飛船的戰斗性能至少能提升六成。若能耗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哪怕別的技術一點沒有進步,戰艦的綜合性能翻倍一點壓力都沒有。
更何況真要增設了時空波發動機的話,飛船的機動能力將發生天翻地覆的進化。
在眾人的驚呼和關注下,林穎豪很自豪的做了一次總結:“時空波發動機已經完成了檢驗,我們已經在開始設計生產線了。預計最多三年就可實現量產!
而時空波發動機的速度,暫時試驗的速度,已經有曲速發動機的五倍之多。等技術成熟,速度還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