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璽雖然在看資料,但還是分了些注意力放在沈青的身上,發現她安靜的在玩手機,心里劃過一絲意外,他怎么覺得這個沈青與資料上有些不同。
資料上說沈青性格孤僻,很少與人交往。
蘇璽卻有不同的看法,來青藤高中上任前他去走訪了沈青曾就讀過的學校,包括幼兒園以及小學,發現在沈父沒有出事前,沈青的性格很開朗,甚至還擔任過班級上的學習委員,在同學之間頗為活躍。
直到父親出事,才變得沉默寡言。
沈青的轉變除開父親的原因,應該也有其他的外在因素,比如說旁人對沈青本人的評價--殺人犯的女兒。
沈青頂著這樣的帽子,在人際交往中,逐漸感到自卑與低人一等的觀念。
因為自卑所以很少與人交往,顯得孤僻又不討喜。
‘殺人犯的女兒’這幾個字就像是囚牢,禁錮著少女。
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中成長,沈青的性格逐漸發生了改變。
蘇璽認為沈青的孤僻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環境所致,這樣的人對環境的變化很敏感,每當身處在陌生的環境會感到不自在,無所適從。
然而現在的沈青卻沒有這種不安的情緒,她顯得安靜又放松,仿佛是在自己家一樣。
這跟沈青的人生經歷所造成的自卑孤僻有些出入。
蘇璽覺得以沈青現在的精神狀態不會再做出輕生的舉動,不過這僅是他的初步判斷,并不是最終結果,他還需再觀察幾日,才能下結論。
伏凌坐在沙發上玩了一下午的方塊消消樂,直到有條消息進來,發件人被特別標上了星,看來發消息的人在原主的心目中很重要,否則也不可能被置頂到通訊錄的最前面。
她點開消息,上面簡單明了地寫著:放學后老地方見!
伏凌滿腹疑惑,老地方在哪里?
她仔細想了想,終于在腦海深處找到了蛛絲馬跡,原主曾與一位男士有過密切的交往,且每次都會去一個叫‘愛情海’的地方。
難道那個愛情海就是老地方?
趙老師把沈青送到心理輔導處本來就不是秘密,同學們私底下都在議論著,有說沈青受了刺激變成神經病的,也有說沈青做戲的……
本來是背景板存在的沈青忽然就成了話題人物。
終于熬到了放學,喬靈背起書包就往外走,自從早上看到沈青開始,她整天都心不在焉,沈青為什么會去心理輔導處?難道是心里狀態不好?又或者與自殺的事情有關?
喬靈一邊走一邊想,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心理輔導處的門口,既然都到這里了不如進去看看情況?
腳剛邁出去又縮了回來,沈青出事跟她有什么關系,又不是她讓沈青自殺的。
可是……
就在喬靈搖擺不定的時候,伏凌突然冒了出來,“這位同學,你也是來進行心理輔導的嗎?”
喬靈被嚇了一跳,抬起頭才發現是沈青,也不知道這人什么時候出來的,有沒有看到她方才的奇怪舉動。
因為不想被人發現她剛才奇奇怪怪的行為,她順勢就應了下來,“對,最近睡眠不好,想找蘇老師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