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電影周刊》的官方賬號就發了文,表示雜志社已經決定辭退陸小刀,并且永不錄用。
電影協會也通過官方微客發布了公告,決定解除陸小刀電影協會理事的職務。
同時,電影協會的對外聯絡處也向趙昊發了一條短信和一封電子郵件,邀請他加入協會,正式成為電影圈的一員。
這等于蘇永強變相的在這一次沖突中認輸了。
然而,在看到短信后,趙昊卻只是付之一笑,就將其拋諸腦后了。
從這一次事件,他就已經看出,所謂的協會,就是一群不夠強大的家伙湊到一起抱團取暖罷了,而且還充斥著各種拜碼頭,聯手打壓外人的陳舊規矩。
如果他只是個普通人,需要別人罩著,自然可以加入協會,尋一把遮風擋雨的保護傘。
可他需要么?
之前他還動過加入行業協會的心思,但自從去辦過一次事,又經歷過這次的事件后,他就徹底斷了加入行業協會的心思了。
他看不上那些人的小家子氣。
他只想好好拍電影,多掙點聲望值,好早點解決腦袋里的那顆定時炸彈,沒心思和那些蘇永強之流的人勾心斗角。
在網上輿論幾番攻防的同時,《鋼鐵俠》的票房已經悄無聲息的來到了三十七億,正在向四十億的關口逼近。
而趙昊的聲望值,也再次增加了一千三百多萬,足夠他再兌換一年的壽命了。
預計等電影下映,他還能再弄到一千萬的聲望值,也就是加起來差不多兩年的壽命。
但這還不夠,他需要更多的聲望值。
新電影的拍攝必須要提上日程了。
可拍什么呢?
無縫銜接《鋼鐵俠2》嗎?
他并不這么想。
隨著蘇永強的收手,《鋼鐵俠》的口碑和評分也開始逐漸回暖,影評網站上的評論也回到了正常的狀態。
但經過幾天的回暖,《鋼鐵俠》的評分也只回到了7.1分,因為打三星、四星的用戶多了不少。
但凡是水軍,刷評分都是會走極端的,要么是一星差評,要么是五星好評,因為這樣效果最好。
而正常用戶打分,大部分都是以中間數為區間的,三星、四星比較常見,很少有極端分數。
所以二星到四星之間的評分用戶,才是真正的普通觀影人群。
從《鋼鐵俠》上映之后,趙昊就在實時關注著票房相關的數據,從各個大洲的票房高低,到排片率和上座率的漲跌,他都在密切關注。
這些數據能夠實時看出很多信息來。
比如從排片率的高低就能看出,《鋼鐵俠》在二三線以上的城市更受歡迎,但在超一線城市里的接受程度一般。
但因為超一線城市的票價要比二三線城市更高,所以在票房上,超一線城市的票房是要比二三線城市要高的,可高得有限。
不過后期票房開始走低,也是從超一線城市開始領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