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他可以在精神層面直觀地感應出旁人的真實情緒,一切的情緒變化在他的面前都會顯露無遺。
跟傳說中的讀心術倒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沒有那么精確細微而已。
另外他還可以通過類似精神感染,或者說共情的方式,
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人的思想。
具體來說就是利用精神層面的優勢,有意放大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和感染對方的情緒,
引導對方形成跟自己類似的心理狀態。
通過這種誘導的方式讓對方在心中產生偏離自我真實認知的錯覺和誤判,并進而形成一個對吳彥華有利的反饋和觀感。
這也是馬如龍為什么會初次見面就對吳彥華那么熱情,
甚至折節下交,主動替吳彥華解決麻煩的真實原因。
其實哪有那么多的一見如故,
只不過是吳彥華一直在暗中施加影響而已。
不過這種能力也并不是萬能的。
首先受限于吳彥華自身的精神靈性水平,
能夠影響的范圍和人數都有限,目前還只能作用于單獨個體,否則人一多就會顧此失彼。
就像他之前在東升報社,
馬如龍在他這種深度共情的影響下對他好感大增,
旁邊的徐紀周卻該看他不爽還是看他不爽。
另外這種影響只能在一定程度的誘導,并不能強行扭轉一個人的認知。
還拿吳彥華之前的操作來說,
他結交并誘使馬如龍幫忙的基礎,是因為馬如龍看中了他身上的價值,本就對他存有籠絡之心,在內心里對他并不排斥。
吳彥華這才能投其所好,讓對方產生好感,
然后他再以共情的方式盡可能放大這種好感,讓對方誤以為跟他一見如故,
這才在他的有意引導下主動選擇幫忙。
如果是說馬如龍一開始就看吳彥華不順眼,
那么任憑他再怎么施加精神影響,也頂多就能讓對方的惡感稍微減輕一些而已。
如果以后慢慢多加接觸,或許可以潛移默化地扭轉對方的觀感,
但想一下子就讓對方視他為知己,那就純粹是癡心妄想了。
當然馬如龍也不算虧,
雖然被他利用了一把,但不管怎么說,這個人情吳彥華還是要領的。
就現在看他跟吳彥華交好還可以算是折節下交,
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以吳彥華兩世為人的底蘊,只要給他時間,以后的發展又怎么可能差得了?
以后還真不一定誰求到誰呢。
退一萬步講,
即使拋開人情,單純以交易而論,東升報業也同樣沒虧著。
吳彥華雖然直接預支了五十萬的稿費,
卻也投桃報李,把這些日子趕出來的幾十萬字的存稿都帶了來,
這次也都一次**到了對方手中。
拿錢交稿,其實就相當于提前結算了。
先去銀行將支票兌現,留下十幾萬現金,剩下的都存入了自己的戶頭。
他之前除了向賭場借的高例貸外,還陸陸續續從身邊的朋友同事那里借了不少,
像死黨周佰發一個人就借了他差不多十萬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