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劉峰不可能因為這點小事兒就猶豫不決,甚至于他還絕對的幸災樂禍——該注冊的材料專利照樣注冊,該發表的程序理論照發不誤。
有本事,你們來咬我?
而且換個角度想,華國有了他的這些程序理論,那些原本被浪費在材料基礎研究上的社會資源,隨著計算材料學的進一步發展,也將可以挪到其它更有潛力的科研項目上去。
比如說精密加工,比如說材料應用。
這里的社會資源,可以指科研經費,也可以指研究員。
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而受益的,絕對不僅僅只是材料學研究而已!
到時候,即便反物質工程的最終結果差強人意,他給大長老等人許諾的提升華國的部分基礎工業,也已經完美實現了。
因此,回到了寢室之后,劉峰便開始對這些程序進行總結和歸納,書寫成論文的形式,以便別人對此進行驗證;當然,順便再填寫幾種材料的專利申請——簡單說明自己要注冊的專利是什么東西,報給上面的人進行審核。
只不過,出于謹慎考慮,對于這些計算程序,他沒有把牛吹的太狠,只是用了“幾種可能計算出材料超導性質的小程序”“幾種可能計算出材料光學特性的小程序”“幾種可能計算出材料抗壓特性的小程序”等等來作為論文的標題。
然而,第一次獨自寫這種內部保密論文的劉峰并不知道,自己的謹慎完全是多慮的。
計算材料學這玩意兒,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幾篇論文提交上去,把牛皮吹上天的更是數不勝數。
研究出了一種基礎材料,就有人敢自稱總結出了這一類材料的計算問題。
就和外部期刊上可以灌水一樣,內部期刊也充斥著不少這種灌水的論文,并且,其荒誕離奇并不比外部期刊少多少。
至于導致這樣的原因,一方面是管理規定造成的問題。
有些內部機構,為了評定專家教授們的資格,強制規定某某級別的人每年要發表多少論文,而事實是,本來像這樣的內部機構,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吃力不討好的類型,一年兩年搞不出什么東西都非常正常……
再一個則是學術風氣的原因了。
混日子的人哪里都存在,像軍工單位這樣的內部機構自然也不會少,水幾篇論文而已,算不得什么大驚小怪的事情。
至于專利的申請,劉峰就重視得多了。
畢竟,無論這些專利到底能不能應用到外面去,只要專利發明人是他劉峰,誰也不能忽視他的功勞和利益!
更何況,實打實的研究成果,比起一種理論來說,更加能夠沖擊某些人的眼球!
要知道,這段時間,劉峰已經聽到了不少風言風語,說他已經江郎才盡,很久都沒能研發出一種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了——他,要讓這些人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