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在尋找適合自己的一輛自行車,在一個被稱為自行車之都的地方讀書,怎么可以沒有一輛只能自己跨上去的自行車呢!
“老板,你不是看我喝了點酒,就想著蒙我吧,一元錢有五角包葵花籽,你明明只給了我四角包。”
路行遠三人懷著各自的目的欣賞風景時,朱大腸的粗嗓門響了起來,三人同時將目光改變了方向。
“這位同學,你沒看錯,就是四角包,我賣的不是普通葵花籽,是傻瓜瓜子,比一般的葵花籽香,價格也貴一些些。”賣瓜子的老板委屈的解釋道。
“啥傻瓜瓜子,我看你是當我傻瓜,給我五角包就算完事了。”
“真給不了,只能四角包。”
路行遠本來挺迷茫的,但當他聽到傻瓜瓜子后,瞬間了解了個中原因,無非是兩種瓜子的不同差價產生了雙方誤解而已,讓路行遠詫異的是,在皖省名氣極大的傻瓜瓜子,竟然能出現在燕京。
至于角包,只是一張卷成圓筒裝,用來當量器的報紙而已。
“朱大腸,你也別爭了,少一角包就少一角包吧,傻瓜瓜子在皖省那邊比較出名,你大概是沒聽過,只是不知道這老板是不是在用別人的名氣賺自己的錢。”路行遠瞄了眼看似忠厚老實的老板,給朱大腸解釋道。
朱大腸不甘道:“路蠻子,沒蒙我?這傻瓜瓜子啥來頭?同樣是葵花籽還比別人貴一些。”
路行遠道:“你先把錢給了,等會跟你講。”
朱大腸付了錢,拎著一包瓜子在路行遠旁邊坐下,打開報紙,往嘴里丟了顆瓜子后,與趙國章、孫大圣一起望著路行遠:“講講。”
年瓜子的事也不是啥秘密,喜歡讀報的人,早就清楚皖省出了個賣瓜子賺到一百萬元的能人。
因此,路行遠講起來也沒啥好隱藏的,不一會就把年瓜子從炒瓜子的學徒、到走街串巷賣瓜子、到創立傻瓜瓜子這個品牌,并因為個體經營企業雇傭超過八個員工,被認定為某資派,前前后后被關了幾次的經歷,當傳奇故事給三人講了一遍。
路行遠的故事截止1985年為止。
當然,年瓜子1985年也干了件比較轟動的事,為了振興瓜子事業,他搞起了有獎促銷,最高獎項是一臺桑塔納小汽車。
這一下算是把自己擱在了風口浪尖上,一個賣瓜子的掙了上百萬元后,不知道埋著腦袋做人,還整這么高調還得了?
路行遠也不記得年瓜子的桑塔納促銷是什么時候才引起了比較大的關注。
總之,促銷后沒幾年,這位年老板又被關了。
最終是一位老人在浦江發了話,年瓜子才算重見陽光。
路行遠記得那一年是1992年。
也是那一年起,全國個體經營戶全部昂起了腦袋,開始平視、或者俯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故事結束,朱大腸三人慢慢消化一百萬元這筆巨款的時候,路行遠不經意嘀咕了句:“年瓜子。”后,也開始蹙眉沉思。
年瓜子的事給了路行遠很多啟發,其中最大的啟發便是這年頭再有錢也得低調。
接著便是對他的鞭策,這年頭賣瓜子都能賺到一百萬,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國家物資缺乏的這幾年,只要敢想敢做,再小的生意都能為他帶來豐厚的利潤,能讓他完成原始積累,給日后的更大平臺打下基礎。
但具體做什么,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