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尊,如果有朝一日,可否讓吾高過天元山?”
楸木門柱一句突然的發問,竟讓一旁的楠木忍不住一愣,半晌方才不悅道:
“楸木,你我一體,本是道尊親手從天元山深處采擷而來,立于這道門入口尊為整個棋道一脈之臉面和標志,本應共進退同榮辱。這好不好的,怎么突然生出這個心思,事先也不與吾商量一番?”
楸木看也不看楠木一眼,只是淡然應道:
“雖為一體,但時過境遷,如今吾已經比汝站得高,看得遠,心中所思所想自然已經與汝大不同。誠如道尊所言,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我們一起出山,一起挺立在此,一起看護道門,不知不覺卻分出了高低,這又不是吾之錯,有些話,吾自然也就與汝說不到一起了啊!”
楠木從本質上講,他作為金絲楠木,其根腳與造化其實要遠高于楸木。
但可惜的就可惜在這一點:
兩人一同被周天選中,幾乎是一步登天,成為整個棋道門臉的象征。然而楠木雖然名貴,但卻抵不過楸木稍遜一籌的出身,恰好卻是棋道棋具的主要用材。
這就好比一個名門公子,和一個寒門士子,在同一座書院研修。而這個書院主修的門道正好是寒門弟子所熟知的農事領域。那么可以完全預測而出,十年寒窗之后,寒門弟子的學業和成就,一定是會高過名門弟子的。
看著張口結舌的楠木,周天也是不由得長嘆一聲,沉吟半晌,方才極其慎重地字斟句酌道:
“楠木,修行之道除了機緣造化與先天根基外,在個人的運勢上,也是十分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脈絡走向,這就是吾時常點化爾等的一種巧合——”
“常人居其一,所以十之**中總是湊不齊那一個圓滿,不是缺這個便是卻哪個。而只有全部巧合了,才能叫天時地利人和使然。”
“汝與楸木相比,在天時地利上均高過他,但偏偏就輸在一個人和上。”
“何謂人和?”
“整個棋道一脈,主修的課程皆圍棋也。圍棋者,棋子、棋具、棋手,三者缺一不可。就像天時地利人和,缺失一樣便不算大機緣者。所以楸木便要人人求而得之,求之,他便得獻身。這一得一失之間,便是圍棋之道,更是大道,汝懂了么?”
話音落處,不管是沮喪的楠木,還是一臉倨傲的楸木,剎那間,兩人都是渾身一震,變成了真正的門庭立柱,沉思不語。
眼見兩人馬上就要進入可喜的頓悟境中,周天不由得也是心生暗喜,點頭加持了一句道:
“緣木求道,道在來路。何為高低,天知地知乎?”
這楸木,發愿要在他突破的有朝一日,高過天元山。但天元山已在棋道一脈中早就被指定為巔峰之巔的標高之靈,他方有此一問,周天也才有這一次即興發揮般的瞬間釋法。
由于有了“圣人之象”的光環籠罩,現在的周天,無論是正襟危坐的說法、釋法,還是即興發揮的普法、演法,那隨口而出的道義和威力,早已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了。